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和天貓兩個平臺累積銷售手機600萬臺左右,再一此刷新了手機銷售記錄。而作為媒體一直強調的“紅海”,手機市場仍舊一片火熱,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入口,進軍手機行業是否還有機會?如何才能在小米華為手中虎口奪食呢?
手機市場是否真的紅海?
從2013年開始,手機市場紅海的論調在媒體屢屢出現,但即將進入2016年,手機市場仍就如火如荼。據IDC調查報告顯示,上半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的市場增速已經下滑至7.8%,遠比前兩年兩位數的增長要低的多,但對比中國人口總數后可以發現,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仍然龐大。而另一方面,雖然國內手機品牌眾多,但市場重疊化現象嚴重,許多細分市場缺乏有利競爭者,比如30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基本還沒有被開發,處于一片藍海。所以,當前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但尚未步入紅海,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手機市場利潤在哪?
當前手機廠商對外一致宣傳,出售手機難以盈利或是已經在賠本,只有靠摩爾定律,出貨量到達一定級別后才能盈利,或是通過手機上的軟件增值服務盈利。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一方面手機硬件的價格并未透明化,廠商所謂的底價策略并不能反映出手機真實價格,而且手機硬件類型復雜,例如同一型號的芯片可能有幾種價格,選擇較低價格就能給予手機廠商充分的硬件盈利機會,而且從當前來看,軟件服務盈利的階段還沒到來,當前手機廠商基本都還是靠硬件獲利。其次,手機預裝軟件也是盈利大頭,據業內觀察,一些手機預裝軟件的價格已經漲到了5元起步,從一款手機上動輒幾十個預裝軟件來看,也能提供豐厚的利潤,最后,廠商通常出售手機會連同相關配件,通過配件也能很容易獲利。
新入局者機會在哪?
手機工業鏈發展到今天已經相當成熟,從零部件生產到最后組裝成品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新入局者來說,只要有足夠的資金,生產手機并不困難,而困難在于如何能從當前眾多品牌中尋找到新的機會。現階段手機廠商的競爭策略大都是高配低價,主打性價比。一方面是旗艦級別手機眾多普通用戶尚未用上,另一方面手機產品使用迭代速度快,用戶更新手機的速度很快,因此當前手機廠商主要都切入到這塊巨大市場,但手機行業經過幾年發展,成熟度很高,其中的細分市場勢必將會慢慢出現,而這也將是一個風口,因為在手機作為電子產品的功能出現顛覆性創新之前,更多手機外在的東西將作為細分市場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例如傳統服裝行業發展出不同形態的細分需求。
如何從巨頭手中搶奪市場?
首先,作為一個手機行業創業企業,關鍵是要找到自身的定位,要不斷充分挖掘當前市場走向,確定一個垂直方向,作為市場切入口,從細分市場來贏得用戶。例如beats耳機,盡管其音質和同類產品相比并不具備明顯優勢,但因為其找到了特殊人群需求,同樣可以占據市場一席。其次,要具備充足的資金額,初創企業需要融到不小的資金額才能站穩腳跟,手機供應鏈相對復雜,出貨量也較大,缺乏資金勢必難以維持發展,作為一個手機行業的新入局者,傳統風投融資方式不僅困難而且資金額小融資速度慢,而以投融界為代表的互聯網融資平臺集中了大量投資人的資金,已經具備了3萬億資金規模,可以充分滿足初創企業的融資需求。最后,手機市場創業企業必須走差異化競爭道路,3000元以上的手機市場將會成為新入局的手機企業最大的機會。
手機市場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培育,用戶已經對現有廠商的產品出現疲憊心態,新興創業企業如何能在當前現有條件之下做出創新,尋找到自己合適的用戶群體,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