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策略周報:慢掃霧霾 曙光仍在】上周周報《慢牛行情,不急不躁》,上證指-0.26%,創業板指1.83%,中小板0.97%。近期市場受諸多事件的影響,震蕩有所加大。本周末又注定了不平靜,在一系列偏負面信息不斷沖擊下,周末投資者的情緒就猶如這幾天“魔都”的霧霾天,灰蒙蒙的一片。要知道,晴陰乃自然規律,來得快去得也快。站在這個時點,綜合因素考慮,我們傾向于“慢掃霧霾,曙光仍在”。
上周周報《慢牛行情,不急不躁》,上證指-0.26%,創業板指1.83%,中小板0.97%。近期市場受諸多事件的影響,震蕩有所加大。本周末又注定了不平靜,在一系列偏負面信息不斷沖擊下,周末投資者的情緒就猶如這幾天“魔都”的霧霾天,灰蒙蒙的一片。要知道,晴陰乃自然規律,來得快去得也快。站在這個時點,綜合因素考慮,我們傾向于“慢掃霧霾,曙光仍在”。
主要觀點:
一、融資保證金比例上調,意在平滑而非改變市場趨勢
近期,隨著市場回暖,融資規模和交易額再次快速上升,監管層實施了逆周期調節,提高融資保證金比例,適當降低杠桿水平。從公告上看,此次調整僅限于新開融資合約,并未涉及存量資金。根據規定,當前存量合約以及需要展期的可以延續已有的合同約定,投資者不需要因此次調整追加保證金或平倉。從現在既有的融資操作層面,客戶真實保證金比例水平大多在70%-80%,各家券商根據融資買入標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保證金比例,一般來講,多數個股保證金比例在50%至100%之間,少數高估值小盤股保證金比例在100%以上,因此此次上調最低保證金比例實際影響有限。此次規則修改后,投資者在當前證券市值不變的基礎上新增融資潛力略有下降,影響融資增速而不影響延續短期上行趨勢。
二、“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視為“歐洲版的蝴蝶效應”,傳導至A股影響相對有限
歷史上,很少有因為單一的恐怖事件來影響市場中短期趨勢,除非會引發持續的系統性風險。周末突發的“巴黎恐怖襲擊事件”,更多的是視為“歐洲版的蝴蝶效應”,對全球風險偏好會有短期影響,會促使全球資金流入“美元指數、黃金”等避險資產,但僅僅為短期行為。我們以2001年“911”事件為例,當時發生恐怖事件之后,美國政府宣布緊急停牌,直至一周之后復牌,美股連續調整4個交易日之后,便開始走出了一輪漲幅可觀的行情,而同時其他國家的權益類市場在同期更多的受本地的宏觀經濟、政策等影響更為緊密。
三、首發10只新股,心理層面壓力大于實際資金分流影響
暫停了4個月之久的新股發行,將在下周正式開閘,首批10家預計11月20日(下周五)左右刊登招股意向書,剩余18家,則分兩批進行招股。再則,發審委暫停128天后也將于11月18日(下周三)召開工作會議,審核四川天味食品、山東天鵝棉機兩家公司的首發申請。
對于首發的10只新股,由于仍將按現行規則發行,還是先凍結繳款,再配號中簽的。10只新股中,分別為主板5只,中小板3只,創業板2只,預計首批10家凍結資金近1萬億元(其次18家新股,凍結資金近2.5萬億),凍結資金在今年以來申購凍結資金中不算高。從新股上市之后的走勢來看,中小市值且傾向于新興成長板塊最受資金的青睞,預計本次新股發行中,最受資金追捧的仍是TMT板塊,其中首批上市的10家新股中,中科創達(300496)、潤欣科技(300493)值得重點關注。
四、在對于“明年春季躁動”的憧憬前提下,市場風險偏好不太可能持續回落
目前距離2015年年底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由于市場每天都在接納不同的信息傳遞,市場的震蕩波動在所難免,但目前的時點又是極為特殊的時點,隨著年底的臨近,各家機構開始展望《2016年的A股市場策略》,對于2016年一季度A股行情大多有一個較為樂觀的預期,如果在假設2016年一季度A股仍然存在比較明顯的“賺錢效應”前提下,市場的資金是聰明的,對于機構投資者一般都會選擇提前布局“春季行情”,那么,這個所謂的“提前布局”的時間窗口也就僅僅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由此,我們認為機構在當前時點上,不會主動選擇持續大幅降倉,然后在12月又選擇大幅加倉,這么短期的波段操作實屬太難。
五、投資建議:存量市場,結構行情
盡管近期出現了一些偏負面的因素,包括美國加息預期的提升(最新EPFR數據顯示連續2周資金凈流出)、國內新股發行重啟在即、融資保證金比例上調以及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等,均會制約市場短期風險偏好的上升,但考慮到整體大環境并未變化,如“貨幣政策依舊寬松,匯率政策相對穩定”,且近期國內整個宏觀經濟在弱勢中出現了邊際改善跡象,由此,我們還是比較傾向于當前的存量行情仍將演繹,至少在11月份,依舊是“成長與主題”表現為主的行情。
行業配置上,我們繼續看好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符合產業升級的相關板塊,盡管其估值上存在弊端,但在目前“資金面寬裕泡沫市”的環境中,依舊有其存活的土壤。具體到行業,我們維持推薦“計算機(信息安全、大數據)、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環保、軍工”等,主題方面,我們推薦有事件或政策預期驅動的“迪斯尼、能源互聯網、國企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