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股份:“瘦” 了員工“肥” 了高管】員工收入越來越“瘦”,而高管的荷包卻越來越“肥”,這種曾被視為在資本家“血汗工廠”才出現的行為,卻出現在了現代化管理的企業中,這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如此管理之下的企業,其一旦成功上市,利益面前,普通投資者的權益怕是難入高層管理者的“法眼”了!
11月6日,證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暫停4個月之久的IPO重新啟動,此前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將按現行制度恢復發行。此消息發布讓此前名列證監會預先披露更新企業名單中的諸多公司有望就此上會,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鵝股份”)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前發布的招股書中,天鵝股份表示擬在上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2334萬股,募資主要用于年產2000 套棉花加工機械成套設備項目、新疆天鵝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的農業機械制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對于該家公司,《紅周刊》記者在翻閱其招股說明書時發現,該公司招股書中存在著很多疑點待解,如這些疑點未能解決,則上市之路恐不平坦。
“消失”的營業收入
我們知道,企業的營業收入一般包括兩部分,即現金收入部分和應收款項部分。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后,其中一部分收入會以現金形式收回來,這一部分會反映在現金流量表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之中,而另外一部分則會形成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在企業后續經營活動中陸續收回。另外在特殊情況下,企業產品銷售出去以后,客戶會以自己的產品抵償貨款,而這部分用于抵償貨款的產品銷售出去后,最終還是會以現金方式流入企業或者形成應收賬款,天鵝股份恰恰就存在這種特殊的情況。
據天鵝股份招股說明書介紹,2014年公司將新疆錦棉棉業股份有限公司抵頂棉機設備款的棉花銷售給奎屯銀豐棉業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93.07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為9.73%;2013年公司將83團抵頂棉機設備款的棉花銷售給保定銀祥棉業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72.84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為5.87%。也就是說該公司被抵償貨款的棉花在報告期內已經全部銷售出去,因此對其營業收入的核算并不構成影響,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知道,企業財務報表中提供的營業收入為不含增值稅的金額。而依據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對銷售或者進口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的情形適用13%稅率,即農產品生產環節按13%稅率計算銷項稅,而以棉花加工成套設備及配件為主要產品的天鵝股份自然也是以13%稅率核算銷項稅的,因此該公司2012年至2014年含稅的營業收入金額應該分別為55199.19萬元、62999.15萬元、61443.69萬元。
記者注意到,2014年,該公司反映現金流入情況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一項的金額僅為37310.40萬元,這其中還包含了預收賬款等現金流入情況,從財務數據來看,該年度其預收賬款并沒有增加,而是減少了7403.30萬元,相較61443.69萬元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的增加金額應該在16700萬元以上才對,而實際上,該年度應收票據僅增加了980萬元,而應收賬款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800多萬。照此計算,該公司2014年約有1.76億元的營業收入既沒有以現金的方式流入企業,也沒有形成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哪么這些巨額的收入到底又去了哪里呢?
同樣,該公司2013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6269.78萬元,其中還包含7072.07萬元的預收款項增進金額,而含稅營業收入金額為62999.15萬元,因此至少應該有13800萬元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增加金額才對。實際上,該公司本年度的應收票據增加金額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計,而應收賬款則僅增加了3737.08萬元。也就是說,2013年該公司也有1億多元營業收入既沒有以現金方式流入企業,也沒有形成相應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另外,記者結合天鵝股份2014年發布的舊版招股說書發現,該公司2012年也有約1.43億元的營業收入缺乏現金流數據的支撐。綜合這三年情況來看,報告期內該公司每年均有上億元營業收入無故“消失”,顯然這絕不正常。
無詳細說明的輔機設備
除上述巨額營收無故消失外,不正常的還有其主要產品。天鵝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所處行業為棉花加工機械制造行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棉花加工成套設備及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按照功能不同,公司主要產品可分為軋花設備和剝絨設備兩大類,該公司在介紹主要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產品價格情況時,其所提供的數據均為軋花設備和剝絨設備兩類產品的數據,問題在于其介紹營業收入構成時,主要產品中卻神奇地多出了一項“輔機設備”,更重要的是,該產品在報告期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高達12495.94萬元、17582.85萬元、16054.10萬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32.52%、38.80%、37.04%,比其主要產品剝絨設備實現的銷售收入高出數倍,而對于如此“神奇”產品,該公司竟然在招股書前六節中只字未提,就整個招股說明書來說,在其按產品類別介紹毛利率變動情況時提到的“輔機設備主要是整條生產線軋花機設備的配套產品”算是對該產品最像樣的解釋了。
如此重要的產品,沒有成本構成,沒有產能、產量,沒有核算相應的銷售價格,就這么“赤裸裸”地出現在營業收入構成項中,這正常嗎?
財務狀況堪憂
近年來,天鵝股份的經營狀況并不算好,業績不但沒有增加,甚至出現退步的趨勢。2012年至2014年期間,天鵝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848.84萬元、55751.46萬元、54374.95萬元,凈利潤則分別為4958.95萬元、5075.52萬元、4919.62萬元。其中2013年營業收入增長了14.13%,凈利潤增幅為2.35%,2014年,營業收入不但沒有實現增長,相反還減少了2.47%,凈利潤更是減少3.07%,業績退步明顯。
與此同時,依據公司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2012年至2014年,天鵝股份應收賬款余額(含壞賬準備)分別為20692.29萬元、24429.37萬元、22577.92萬元,而這一金額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2.36%、43.82%、41.52%,這也就意味著,該公司營業收入的四成以上并不能當期收回,可見該公司應收賬款風險已經非常巨大。
巨額的應收賬款,使得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十分低,報告期內分別僅為2.90次、2.66次和2.52次,而據數據統計,2012年至2014年的162家專用設備制造企業的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4.60次,5.66次和5.97次,遠高于天鵝股份,即使與其所“精心”挑選的3家同行上市公司金明精機、海源股份、新研股份相比,其應收賬款周轉率在3年中,也低于其3.64次、2.95次、3.35次的平均值。
另外,據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天鵝股份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59.09%、59.91%、49.53%,2014年雖然有所降低,但總體水平依然很高,遠高于其所選定的3家同行業公司的平均值,同時,其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則遠低于這3家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水平,因此,相比同行業公司,天鵝股份的償債能力也是非常令人擔憂。而筆者在查看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時發現,在其招股說明書第325頁,介紹與可比上市公司對比情況時,其竟然將2014年3家公司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平均值與自家公司的數據搞反了,如此明顯的錯誤,該公司與其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竟然均沒有發現,可見其責任心嚴重缺失。
“瘦了”員工,“肥了”高管
正常情況下,隨著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的提高以及企業的發展,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會逐漸增加,即使企業業績增加并不明顯,隨著社會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職工工資提高也是必然趨勢,然而在天鵝股份諸多財務指標卻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在業績“退步”的情況之下,企業一方面大幅增加高管的工資,另一方面卻在削減中低層員工的收入。
依據招股書提供的數據來看, 2012年天鵝股份濟南地區高管的平均工資為18.8萬元,而到了2014年,僅僅只有兩年時間內就漲到了50.18萬元,漲幅高達166.91%。諸高管心里可是樂開了花,然而卻苦了普通員工,該公司普通中層員工和職員的工資出現下降趨勢:從2012年到2014年,濟南地區中層員工的工資由10.14萬元降到了8.6萬元,降幅達15.19%,普通職員也由6.25萬元降到了5.73萬元,降幅達8.32%;而新疆地區的中層員工工資降幅雖然不明顯,但普通職員工資的下降幅度卻是最大的,由2012年的5.51萬元降到了2014年的3.92萬元,降幅高達28.86%。
員工收入越來越“瘦”,而高管的荷包卻越來越“肥”,這種曾被視為在資本家“血汗工廠”才出現的行為,卻出現在了現代化管理的企業中,這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如此管理之下的企業,其一旦成功上市,利益面前,普通投資者的權益怕是難入高層管理者的“法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