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政府對新能源產品的大力支持,國內新能源汽車獲得向好的發展環境。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0.69萬輛,同比增長3倍;10月新能源車銷量也創下歷史新高,達2.14萬輛,同比增長3倍有余。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爆,更多期許讓新能源行業散發著理想主義光芒。北汽、長安、江淮等自主品牌已紛紛發布面向2020年的新能源戰略,指引企業未來在該細分領域的發展,同時,近年來在常規能源汽車領域發展順遂的吉利汽車也即將公布詳細的新能源戰略規劃。
痛點多新能源汽車推廣遇阻
2015年是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第二階段的收官之年,然據投融界觀察,與節節攀升的產量及銷售量相比,眾多城市恐難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報道顯示,在39個新能源推廣應用城市(群)中,目前已實現目標的僅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四地,大多城市達標難度較大,江蘇、廣東、廣州、臨沂、北京5個城市或省份完成率達50%以上,其他14個完成推廣目標的20%~50%,16個僅完成推廣目標的20%以下。截至今年8月,39個新能源推廣應用城市(群)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總量達15.96萬輛,完成推廣目標33.9萬輛中的47%。
投融界專家分析稱,新能源車推廣遇阻,其核心“痛點”集中在兩個方面:
1,充電難。由于受土地、產權等各種因素制約,大規模興建充電設施似乎并不現實。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電設施都十分困難。盡管一些4S店已經興建的充電設備,但仍是杯水車薪,還有部分充電設備由于輸電線路等原因處于閑置;
2,續航里程太短。電動車電池能量密度不高,導致市場上多數電動車續航里程依然偏低。目前國內續航里程最長的比亞迪E6一次充滿電可行駛300公里,而其他品牌通常在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間,有的甚至還不足100公里,難以達到消費者的要求。
彎道超車 U能樹立新能源汽車新標桿
然而,在投融界VIP投資發展沙龍現場,一款無需專用充電站和充電樁,快充30-40分鐘,續航里程達50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解決了以上“痛點”。
與目前已經問世的新能源汽車相比,U能電動汽車具有獨家優勢: 1、續航里程是普通電動車的3倍,一次充電可行駛500公里;
2、動力系統采用永磁同步電機,型號:DTM25W01,最大功率75KW,最高車速14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達9S/100km/h;3、無需專用充電站和充電樁,110/220VAC插座充電,實現快充380V-200A(國標),動力電池采用納米碳纖維,快充30-40分鐘,慢充8h,簡單、實用,便于推廣普及;
4、智能化、多技術的高科技結晶,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實現新高;5、不用維修、保養,年使用成本極低,這款車實現了全方位集成系統創新。
2015年9月19日,由中能東道投資控股集團投資研發生產的U能電動汽車在河南中牟隆重舉辦了首次公開路面測試儀式,并順利完成了續航500公里的目標,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能源電動車首次打破500公里的續航記錄。之后,U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開啟全國路演模式,11月3日U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舉行了南京—杭州超500公里續航路演,再次順利完成了一次充電續航500公里的實測目標,分分鐘秒殺特斯拉。
投融界認為,以U能電動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彎道超車,研發與制造水平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解決了國內目前新能源汽車推廣面臨的現實痛點。
當然,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從研發、制造到政策支持、市場培育再到服務規范等,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之路還很漫長。各類新能源車型均衡布局、政策的時間延續和空間覆蓋協調均衡、滯后的服務設計建設與超前的市場理念引導結束錯位失衡狀態,實現新能源短期開拓市場與長遠技術儲備的結合,是中國新能源產業規避產業風險并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期待U能順利上市,引領中國新能源產業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