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福天IPO之路羈絆重重】除了疑點重重的招股說明書數據外,賽福天在經營方面也表現乏力,缺乏發展的驅動力,不但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凸顯,而且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也雙雙“原地踏步”。
江蘇賽福天鋼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福天”)于7月8日通過了證監會發審會的審核,但在此之前,證監會已經宣布暫緩IPO后續發行,因此賽福天不得不繼續等待上市機會。近日筆者在翻閱其招股說明書發現,該公司招股書中仍有諸多疑點存在,如原材料、存貨等方面,甚至其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也是駐足不前。對于這樣一家已過會企業,即便其最終能夠上市發行,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也不容樂觀。
原材料耗用之疑
賽福天的主營業務為特種鋼絲繩與索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線材、線股、麻芯、工業長絲、鋼絲繩等,而在其原材料采購情況表的附注中也表示,鋼絲繩主要系子公司建峰索具生產鋼絲繩索具而外購的部分原材料。實際上依據其主要原材料耗用情況表來看(見表1),在其生產的4種主要產品中,起重用鋼絲繩和鋼絲繩索具兩種產品的主要原材中均有鋼絲繩,不過在數量上,鋼絲繩索具所消耗的原材料鋼絲繩,要遠超起重機鋼絲繩對該原材料的消耗量。
其中2014年起重用鋼絲繩和鋼絲繩索具共消耗鋼絲繩的數量分別為1218.62噸和5132.76噸,合計為6351.38噸。然而筆者從其原材料采購表中發現,2014年該公司鋼絲繩的采購金額僅為2020.17萬元,考慮到當年鋼絲繩每噸的采購價格為6675.95元,計算下來,該公司2014年的鋼絲繩采購數量為3026.04噸,連其當年消耗量的一半都不到。那么另外消耗的3325.34噸鋼絲繩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有沒有可能是來自2013年結轉的庫存原材料呢?
招股書中相關信息顯示,2013年賽福天原材料鋼絲繩的采購金額為1435.82萬元,采購均價為7123.28元/噸,可推算出其采購數量為2015.67噸,顯然即使這一采購數量全部供給2014年使用也不夠,更況且2013年該公司生產起重用鋼絲繩和鋼絲繩索具共消耗原材料鋼絲繩就高達6365.73噸,如按當年采購價計算,價值已達4500多萬元。而在2012年時,該公司鋼絲繩采購金額僅為1190.82萬元。綜合來看,報告期內賽福天顯然就沒有采購過如此多的鋼絲繩,那么其巨量的原材料消耗豈不是“無中生有”?
庫存之謎
從賽福天財務報表來看,其存貨風險也日益高企。2012年末至2014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4990.92萬元、15713.87萬元和16326.38萬元,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4.73%、24.45%和22.46%,存貨總體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而不斷增加的存貨,使得其存貨壓力倍增,面臨較大的采購組織和存貨管理難度,如果公司的采購組織和存貨管理不力,對公司的正常運營將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存貨的增加,也意味著資金的占用,不斷增加的存貨,使其本不寬裕的流動資金更加捉襟見肘。然而這還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是其存貨本身存在著重大疑點。
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2014年,賽福天存貨中產成品的金額分別為6901.34萬元、7906.28萬元和6905.02萬元,其中2013年的相較2012年增加了近1000萬元,而2014年相較2013年則減少了約1000萬元,那么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在招股書中,賽福天列出公司主要產品為四大類,分別是電梯用鋼絲繩、起重用鋼絲繩、鋼絲繩索具和合成纖維吊裝帶索具,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介紹主要產品生產情況時,提供了每種產品詳細的產量、銷量等數據,由此我們可知道其每種產品每年的新增存貨量。同時,其在分析毛利率時,提供了每種主要產品的平均單位成本,結合其每年新增的存貨量,我們就可以核算出其每年的新增庫存金額。
通過計算,2012年至2014年,賽福天新增產成品的金額均為負值,這就意味著其不但沒有存貨結余,每年都需要消耗上一年的庫存,也就是說,其產成品的庫存金額在報告期內應該一直遞減才對(見表2).
就拿2013年來說,該年度產成品新增金額為-721.98萬元,也就意味著該年度,其不但沒有產生庫存商品,反而將2012年轉結的產成品銷售出去721.98萬元,而在賽福天給出的存存貨詳細數據中,2013年的產成品竟然是增加近1000萬元,顯然我們核算的結果與其給出的數據出現了完全不同的結果,本該一直遞減的庫存產成品金額,在其提供的數據中卻出現了增加,這豈不是很奇怪?
再看2014年,該年度新增金額為-1652.65萬元,也就是說其消耗了2013年轉結的1652.65萬元產成品庫存,然而,依據其存貨詳細數據來看,消耗的金額卻只有1000萬元左右,兩者相差數百萬元,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顯然,出現這種情況,若非賽福天提供的產量和銷量數據有水分,就是其存貨數據不實。虛增產銷量可以使得企業營業收入得以虛增,起到粉飾業績的效果;而存貨數據的虛增,則能“促肥”企業資產,讓企業實力看起來更強大,而具體情況到底如何,就只有企業自己才清楚了。
企業發展前景堪憂
除了疑點重重的招股說明書數據外,賽福天在經營方面也表現乏力,缺乏發展的驅動力,不但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凸顯,而且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也雙雙“原地踏步”。
從2012年至2014年,賽福天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8690.55萬元、9431.45萬元、11091.58萬元,其中2013年和2014年增長幅度分別為8.53%和17.69%,可見其應收賬款規模在不斷增大,相應的應收賬款回收風險也越來越大。
正常情況下,隨著企業營業水平的不斷地高和營業收入的不斷增加,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有所增加屬于正常現象。然而,也有企業為了快速提高企業業績水平,增加營業收入,會采用放寬銷售條件,增加產品賒銷規模的方法來刺激市場需求,以求快速增加產品銷量。
據財務報表顯示,2012年至2014年賽福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5184.96萬元、60748.51萬元和60307.23萬元,其中2013年同比增長了10.08%,2014年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0.73%。相較其應收賬款來看,2013年應收賬款的增長略低于營業收入,尚算正常,而2014年在其營業收入有所下降的情況下,應收賬款反而大幅增長了17.69%,顯然這很不正常。
另外,賽福天客戶相對集中,報告期內,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均占其銷售總額4成以上,從其前五大銷售客戶名單來看,其客戶群也比較穩定,因此客戶信用期應該變化不大,而其應收賬款卻出現了激增,顯然是放寬其賒銷政策,進行大量賒銷所致,更重要的是,其賒銷政策的效果似乎并不算太高。
對客戶大量賒銷產品,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創造出不俗的業績,但從長期來看,這無異于飲鴆止渴,因為賒銷量的增加,讓應收賬款快速膨脹,會使得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劇增,可能會導致后期壞賬大增,對企業長期發展并沒有好處。
除了原地踏步的營業收入,賽福天的凈利潤則顯得更為“凄慘”,相比2012年,其2013年營業收入好歹也實現了增長,然而其凈利潤卻從4707.97萬元下降到了4475.04萬元,降幅為4.95%,而2014年其凈利潤為4475.44萬元,增長速度則與營業收入實現了雙雙“原地踏步”。
一方面是快速增長的應收賬款和存貨,另一方面則是“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的經營業績,賽福天未來發展前景很難說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