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山水發布公告稱,將無法于12日或之前取得足夠資金以償付境內的20億元債務,因此可以肯定境內債務將發生違約。同時期董事會決定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清盤呈請,并申請委任臨時清算人,這意味著這家中國排名第七的水泥企業,很可能破產重組。
正處于各方角力關鍵時期的山水水泥,祭出了一記讓所有人錯愕的決定。
11月11日山水發布公告稱,將無法于12日或之前取得足夠資金以償付境內的20億元債務,因此可以肯定境內債務將發生違約。同時期董事會決定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清盤呈請,并申請委任臨時清算人,這意味著這家中國排名第七的水泥企業,很可能破產重組。
債務違約
此前遭遇內部宮斗和外部逼宮的山水水泥,成為國內超短融債券出現首例違約的主角。
11月11日上午,山水水泥就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得出結論,山水水泥將無法于11月12日或該日之前取得足夠資金以償付境內債務。”這就意味著山水水泥已確定無法償還到期的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
山水這樣的表示,雖然突兀,卻并不是無跡可循,早前已經可以看到蛛絲馬跡。
11月5日,山水水泥就公告稱:鑒于目前的資金狀況以及面臨的集資困難,其全資附屬公司山東山水能否于2015年11月12日償付到期的2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存在不確定性。關于償付困難而出現的違約,山水給出了三個原因:2016年票據贖回、超短融債券償付,以及公司財務狀況惡化。
在山水水泥20億超短融違約并向法院提交清盤呈請后,公司第一大股東天瑞集團馬上發出了反對聲音稱,“山水水泥發出清盤公告并未召開股東大會也未經主要股東同意,公司不同意這種做法”。
新金融觀察記者查詢獲知,今年4月初,天瑞集團方面通過香港股票市場,持有山水水泥股份由10.51%增至28.16%,取代山水投資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后者持有公司25.09%股權。亞洲水泥和中國建材為第三、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20.96%、16.67%。目前山水董事長、總經理張斌為山水創始人張才奎之子。
作為水泥行業的競爭對手,來自河南的水泥生產商天瑞通過一次性搶購,持股量猛增至28%左右,使山水的公眾持股量下降到9%左右,導致山水水泥公眾持股數量少于聯交所規定的25%的底線并觸發停牌,使得山水的股東們也因此陷入窘境。
山水發布的公告稱,為解決到期債務問題,從2015年6月起已經廣泛尋求融資,然而其所接觸的所有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均表示對公司管理存在不確定性,以及由此帶來的財務前景表示有所顧慮。
為解決債務問題,天瑞曾經表示可以協助取得融資,但前提是撤換現任董事會,以及天瑞的提名人獲準進入董事會。目前看來,山水董事會并未采納天瑞建議,而采取了更為決絕的方式。
業內人士看來,破除山東山水當前財務狀況危局,核心是解決其母公司山水水泥股東之爭,以恢復外部融資通道。
前途未明
雖然目前山水有破產重組的可能,但其經營狀況并未到達非破產不可的狀況。2015年上半年,山水銷售收入雖然同比下降30%,但超過50億元,毛利超過7億元,利潤率為14.5%,在水泥行業來說,并不差。走到今天,其內部的股權斗爭和外界的進入才是核心問題。
成為山水第一大股東之后,天瑞采取了步步緊逼的策略。6月18日,天瑞向山水水泥提出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的要求,要求罷免除非執行董事李冠軍以外的全部董事。但是,天瑞提名的5位董事候選人全部在7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中遭否決。
9月2日,天瑞再次向山水水泥提出要求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提議罷免包括張才奎、張斌在內的6名董事,同時提名包括天瑞集團董事長李留法、中國天瑞水泥行政總裁李和平等來自天瑞的5名管理層加入董事會,但最終在中國建材和亞洲水泥的聯手抵制之下,結果是天瑞提名的5名董事均未獲委任,中國建材與臺企臺灣亞洲水泥委派的董事則當選進入山水水泥董事會。
山水集團網站資料介紹,亞泥和中國建材今夏曾發表聲明稱,兩公司在考慮現金全面收購山水水泥。
資料顯示,作為一家老牌水泥企業,山水在2001年成立了一家由在職員工出資控股的公司,共計3947人參與持股計劃,2004年山水完成了國有企業的整體改制,之后引進了國際財務資本,2008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而在2015年的中國水泥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名中,山水名列第七,天瑞為第十。
山水2015年中報,山水水泥營業收入同比下滑31.1%至50.64億元,凈利潤虧損9.92億元。截至9月末,山東山水賬面可用的貨幣資金僅6.99億元。
事實上,因各種緣由卷入紛爭的各方,尤其是各大股東,毫無疑問都有著自己的不同訴求,在山水未來的走向中暗中較量無可厚非。但如果能夠以維護保持山水穩定為大前提,繼續積極尋找化解紛爭的有效方式,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推動問題的最終解決,也許是最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