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一周歲” 使用額度不足一半】成交不活躍主要受到今年股市調整影響;北熱南冷則因目前港股通未包括內地投資者青睞的成長股。
成交不活躍主要受到今年股市調整影響;北熱南冷則因目前港股通未包括內地投資者青睞的成長股。
滬股通開通一年情況
成交金額
滬股通一年累計成交15305.36億元,日均成交67.13億元港股通一年累計成交7382.71億元,日均成交32.96億元
使用額度
滬股通全年總額度上限3000億港股通全年總額度上限2500億
截止到11月16日滬股通剩余額度:1792億元占比59.73%港股通剩余額度:1582億元占比63.28%
11月17日,滬港通迎來“周歲生日”。截止到11月16日,滬港通額度已用去逾2126億元,合計總成交超過2萬億元。而縱觀這一年,滬港通總體上呈“北熱南冷”現象。
不過,截至16日,滬股通剩余額度達1792億元,港股通剩余額度達1582億元,不到全年滬股通3000億元、港股通2500億元總額度的一半,滬港通額度的使用情況遠遜預期。
現象1:
使用額度沒“達標”受股市大跌影響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通車,到今天剛好一年。
數據顯示,自開通以來,滬股通累計成交15305.36億元,日均成交67.13億元,單日最高成交紀錄為今年7月6日的233.88億元;港股通累計成交7382.71億元,日均成交32.96億元,單日最高成交紀錄為今年4月9日的260.91億元。
不過,在使用額度方面,截止到11月16日,滬股通剩余額度達1792億元,港股通剩余額度達1582億元,分別占全年額度的59.73%和63.28%。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市場需求并不活躍。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就認為,滬港通運行沒有完成預先設定的額度,也就是說,滬港通不夠熱,尤其沒有獲得內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是最大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去年滬港通推出時處于牛市起步階段,股市出現調整之后,投資者交易意愿降低是正常的,滬港通整體額度的使用效率是正常的。
現象2
北熱南冷或因“口味不對”
自滬港通開通以來,總體呈現北熱南冷的現象。此外,滬港兩地上市股票的價差還比去年11月滬港通啟動時高出了大約40%。
對此,信達證券首席分析師陳嘉禾指出,現在港股通“不如”滬股通,是由于有些內地投資者較少考慮價值投資,對新市場研究亦不算上心。而境外投資者獨立研究能力相對更強,A股市場又一直是熱門,所以滬股通表現較強。但長期來看,滬港通差異不會持續拉大,兩地市場會慢慢趨向統一。
有投資者建議,應適當更改滬港通可供投資的上市公司名單,港股方面可以適當加入二、三線乃至創業板股份,來迎合投資者需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認為,目前正在計劃開通深港通,開通了以后就好辦了。因為內地的投資者偏好小盤股、科技股、新興行業股,這些股票在內地估值比較高,在香港的估值卻比內地便宜很多,很受內地投資者的歡迎。
延伸閱讀/
深港通漸行漸近
在滬港通模式成功的基礎上,深港通也漸行漸近。
今年11月4日,央行在網站上發布了行長周小川在5月份的一篇講話,內容提及“深港通”,這一消息令當天港股一度升逾700點。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預計,深港通有可能在今年底前公布,明年第一季度開通。
光大證券投資顧問周明認為,深港通將打通海外投資者投資內地成長股的通道。深港通推出后,將直接利好深市特色稀缺股、高成長性高股息股和深市券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