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人社部官員多次明確否認我國迎來裁員潮后,近日,有專家指出,登記失業率存在失真現象,“第二次下崗潮”即將來臨。對此,昨日,人社部刊登了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國際勞動保障所所長莫榮的專訪予以回應。
在此前人社部官員多次明確否認我國迎來裁員潮后,近日,有專家指出,登記失業率存在失真現象,“第二次下崗潮”即將來臨。對此,昨日,人社部刊登了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國際勞動保障所所長莫榮的專訪予以回應。
專訪中,鄭東亮明確表示,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所代表的趨勢是一致的,兩者代表的勞動市場并未失真,雖然兩個數據的統計范圍和統計方法有所不同,但能夠代表全國失業人群的整體情況。而從數據來看,鄭東亮和莫榮都認為,失業風險整體可控,全國未形成“第二次下崗潮”。
事實上,各地常常有統計機構公開表示登記失業率與現實情況不符。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甚至表示,勞動市場信號已經失真了,統計部門公布的登記失業率數據指標根本沒有敏感性,受到國企重組等因素影響,我國即將迎來第二輪“下崗潮”。
對于業界質疑,莫榮表示,一些研究機構用其他方法得出的失業率數據雖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局部數據并不具有全國代表性。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仍是目前判斷失業情況的重要指標。在此基礎上,莫榮進一步表示,1989年百萬民工下廣東,形成第一次“民工潮”;隨后的上世紀90年代,數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失業,形成“下崗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農民工返鄉潮”,人數超過1200萬人,“需要達到類似的人群規模,才能界定為‘潮’,而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數據,這一情況并未出現”。
雖然兩位專家都表示并未出現“第二次下崗潮”,但他們也都認為,目前,領取失業保險金的人數在上升、勞動關系領域的案件在增加、區域性的不穩定風險也在集聚,不能忽視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失業風險,尤其是一些“僵尸企業”的破產倒閉、隱性失業等,都對就業產生了一定沖擊。對此,他們建議,實行含金量高的新一輪就業政策、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等,都能對就業產生穩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