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寬松加碼,日本經濟還是在七年內第五次陷入衰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初值不及預期。自上臺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經濟的箭靶上釋放了不少刺激措施,但最終皆未產生長期有效的作用。當前,日本政府在糟糕的經濟數據面前顯得箭囊漸空。
即使寬松加碼,日本經濟還是在七年內第五次陷入衰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初值不及預期。自上臺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經濟的箭靶上釋放了不少刺激措施,但最終皆未產生長期有效的作用。當前,日本政府在糟糕的經濟數據面前顯得箭囊漸空。
衰退成慣性
日本昨日公布的該國2015年三季度GDP初值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比上季度實際下滑0.2%,換算成年率為下降0.8%,連續兩個季度呈現負增長,且弱于市場預期。這標志著日本經濟自2008年以來第五次陷入衰退。
統計還顯示,日本三季度企業投資下降了1.3%,連續兩個季度呈現負增長。此前,安倍曾呼吁日本企業將現金收入用于資本投資,但市場對此反應相當冷漠。而除了日本企業設備投資表現低迷之外,個人消費增長也后勁不足。日媒指出,雖然日本三季度個人消費增長0.5%,但由于二季度降幅曾高達0.6%,仍不足以“收復失地”。此外,日本汽車等產品銷勢不佳導致市場庫存積壓,去庫存化使得企業生產受到影響,這也成為拖累GDP的因素之一。
對此,日本三井住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西岡純子表示,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狀態,主要原因之一是個人消費疲弱。據了解,日本經濟二季度受天氣不佳拖累,服飾和空調需求低迷,之后下降的空缺卻未得到填補,這都反映了由收入向消費的循環轉化勢頭較弱。不過,西岡認為,造成個人消費難以推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雖然就業環境在改善,但薪資沒有相應上漲。
優勢流失
事實上,日本經濟前途迷茫自上世紀90年代起便已開始。在上世紀70年代一舉躍升至僅次于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后,日本進入了平穩低速的經濟發展時代,但到了90年代后便出現了負增長,此后的20多年便走上了經濟低迷時代。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和媒體人池田信夫認為,代表日本經濟實力的潛在增長率一直處于低下狀態,單靠擴大內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在池田看來,日本經濟低迷的原因首先在于財政赤字過于擴大。根據日本財務省此前公布的數據,2014財年,日本中央政府債務達到創紀錄的1053萬億日元,中央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超過200%。
而解決政府債務問題惟一的辦法就是日本銀行通過增發貨幣發行量引發通脹來稀釋這些債務,但這反過來又會產生通脹的控制問題,因此不可輕易采取。
而不平等的薪酬體系令新員工的積極性難以被激發。據了解,終身雇傭和年功序列薪酬體系一直是日本企業的特色,但由于不能輕易解聘老員工,企業難以減少冗員和“閑散富裕族”的誕生,人才的流動性極低,令日本企業產生了創新力不足的問題。此外,日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前面臨著來自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國家的沖擊,加上日本制造業面臨著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移,導致失業率增長,民眾之間的悲觀情緒更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青木大樹表示,在當下中國經濟放緩后,日本經濟也出現疲弱,企業都還在觀望經濟是否會反彈。盡管目前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日本經濟正墜入下行螺旋,但疲弱的需求將更難說服日本企業在明年提高薪資和擴大投資,這對于日本經濟的前景更為不利。
貨幣政策進退維谷
數據如此暗淡,對安倍結束通縮、重振經濟增長的努力來說,可謂是一次最新打擊。
早在2013年12月,日本政府批準了計劃于次年4月消費稅增稅時配合實施的總額5.5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旨在確保經濟朝著擺脫通縮的方向發展。去年12月底,日本內閣再次通過總額約3.5萬億日元的刺激方案,以幫助受消費稅增長及日元貶值重擊的經濟復蘇。
數據公布后,伊藤忠商事經濟學家武田佐藤表示,日本經濟在軟著陸,盡管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反彈,但勢頭或將非常疲軟;政府或許只能采取措施刺激經濟,貨幣寬松或將再度實施。同樣的,西岡也認為,收入向消費的循環轉化勢頭若未見好轉,日本央行很可能在明年1月決定加碼量化寬松。
盡管分析人士紛紛預計,這個數據很可能影響政界及決策層圍繞本財年制定的追加預算中財政支出規模的討論,但卻遭到日本央行行長甘利明的否認。他當天在GDP數據公布后的記者會上就2015財年補充預算表示,“沒有考慮純粹聚焦于經濟刺激計劃”,不考慮刺激經濟而提高預算。甘利明還強調,應對安倍政府倡導的“1億總活躍社會”等方面的對策措施將成為核心。
在全球利率近零的情況下,量化寬松還能產生多大的作用令人懷疑。日本政府決策層顯然意識到了,即便央行推出更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很可能只是推高資產價格,而非提振經濟。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張季風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使用了“飲鴆止渴”四個字來形容日本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財政刺激政策,他認為,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一種僅能維持短期效果的嘗試。
問題在于,貨幣政策的效果始終不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非常規貨幣政策雖然避免了日本經濟徹底陷入蕭條,但無法根本解決結構性問題,更不足以激發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對投資、消費的刺激作用并不顯著。或許正如池田所指出的,日本未來若要尋求解決經濟增長疲軟的源頭,應在經濟結構性創新上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