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已經過了晚上8時,廣州環市路區莊一家隱藏在內街深處的咖啡店卻異常熱鬧,會議室內擠滿了前來聽演講的年輕人,演講的題目直指當下最熱的互聯網創業,而演講嘉賓正是剛剛登陸資本市場被估值超過百億的北大畢業的豬肉大王陳生。他說:“養豬賣肉比互聯網更靠譜。”
上個周末已經過了晚上8時,廣州環市路區莊一家隱藏在內街深處的咖啡店卻異常熱鬧,會議室內擠滿了前來聽演講的年輕人,演講的題目直指當下最熱的互聯網創業,而演講嘉賓正是剛剛登陸資本市場被估值超過百億的北大畢業的豬肉大王陳生。他說:“養豬賣肉比互聯網更靠譜。”
傳統行業還是創業主戰場
為什么擬定了這個與當下互聯網創業熱潮背道而馳的題目? 陳生自有一番邏輯。
“我床頭的幾本財經雜志封面和主打內容都是互聯網。”陳生指著PPT上的圖片說,“資本市場中,投融資月報8月7日到9月6日,共有200起融資也是圍繞互聯網的。這都是公布的,還有至少一半這類投資根本沒有公開。”互聯網創業的火爆可見一斑。
然而,人們似乎并沒有真正深入到互聯網創業的江湖去調查。陳生作了這樣的對比:“過去十多年的實際情況是什么?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公司30家,而近10億美元的中國非互聯網企業1178家。互聯網與非互聯網企業的比是 1:39。”陳生認為,互聯網企業得到的關注也許過分了,很可能會誤導創業者和社會,以為創業就是在互聯網創業。
那么,傳統行業的創業江湖又是如何呢?在養豬賣肉領域得心應手的陳生拿出了一組數據:“全國養豬賣肉的情況:上市公司19家(有的兼業經營),年初出欄7億頭豬,每頭約2000元。全行業產值1.4萬億元,利潤10%,即1400億。”陳生很高興地表示,“全部中國互聯網公司2014年利潤總額,還沒有養豬賣肉行業的利潤高。”
互聯網或是大多數創業者的墳場
為什么人們對互聯網創業抱有強大的成功幻想?陳生總結,造成創業就是互聯網創業錯覺的原因包括,創業的資金門檻低,有個好項目很容易拿到錢;“阿里短短時間就能成功,而且是超大型的成功,造就了新聞效應,而且互聯網創業是草根逆襲夢想的實現地”。
陳生更預言:“互聯網可能是投資者的天堂,但可能是大多數創業者的墳場。”北大經濟系畢業的陳生再次拿出數字來說明。“廣東超過萬頭的養豬場有443個,全國至少是4000個,當前豬肉價格高出成本價,每頭豬可賺200元,也就是說,廣東有幾百萬元身家的養豬老板有四五百人,全國肯定有幾千位。”陳生進一步分析,“但互聯網往往只有幾家巨頭,大部分公司的投資創業打了水漂。你說是做這幾千個老板之一容易,還是做這幾家的老板容易?”
“互聯網大佬是創業者的星星、月亮和太陽,只能仰望。二十多家獨角獸互聯網企業,是60后、70后、80后三代共六七億的人口基數捧上天的。平民百姓只有仰望的份兒。”
陳生篤定地認為:“機場書店里的心靈雞湯大多數是送兒上戰場當炮灰的催化劑,經不起任何理性的推敲。所以很多事情要理性分析,這些互聯網大佬是我們仰望的對象,還是學習的榜樣?”
互聯網還能干嗎?
如此否定互聯網創業,互聯網還能干嗎?陳生坦言:“互聯網是趨勢,肯定要干,但要看怎么干。去年我投資了很多互聯網企業,但是要我創業讓我自己開公司,我投在養殖業,因為我在這有方面優勢。互聯網行業聰明人太多了,競爭太激烈。”
陳生透露:“天地壹號通過我的基金,有1億投向各種互聯網公司,我不反對互聯網,并且能看到這種大勢所趨。”
“從消費習慣來看,未來80后、90后不會到菜市場買菜。互聯網將顛覆整個行業的趨勢,因此我也在轉型。我現在開了1000多家肉店。但我在互聯網有布局,所以我投了一些O2O的企業,都能跟我們產業相關的企業。”陳生再次強調,“互聯網不是不能干,而且機會也很多,這種效應存在,但你要問自己是否適合?如果你是天才的幸運兒,可以去互聯網創業闖一闖,但如果你是人才,傳統行業更靠譜。”
怎么抓住創業機會?
在實操層面,陳生提出了如何創業機會的四個要點。
“在資本熱鬧的地方機會已經渺茫,因為投資者的信仰隨時改變;創業者應該學會預見風口并提前布局,等待大風把自己吹上天,追著風跑很難有機會;傳統行業創業更考驗人的綜合素質,三十歲以后更好;賺錢、創業已成為中國人的信仰,當前是中國歷史上除春秋戰國以外最偉大的創新時代。”
同時,陳生還透露:“壹號廚房原有的模型不行,但現在正在調整。我的創業也是在不斷試錯。但我們要記住,把根留住。我沒做超出我能力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