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的一篇《中國“雙11”致澳大利亞奶粉脫銷澳洲媽媽惱怒》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道指出,在“雙11”之際,國人對澳大利亞奶粉的瘋狂搶購行為引起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當地媽媽們紛紛抗議買不到奶粉,當地甚至出現了奶粉“一罐難求”的局面。
圖片來源:網絡
澳洲奶粉脫銷?專家稱有炒作之嫌
最近有媒體的一篇《中國“雙11”致澳大利亞奶粉脫銷澳洲媽媽惱怒》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道指出,在“雙11”之際,國人對澳大利亞奶粉的瘋狂搶購行為引起當地居民的強烈不滿,當地媽媽們紛紛抗議買不到奶粉,當地甚至出現了奶粉“一罐難求”的局面。
其實海外代購產品由來已久,尤其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也加入其中,出現了“全民代購”的狂潮。但在目前國際乳業相對低迷的時期,奶粉代購致脫銷的背后有著怎樣的隱情,對此記者咨詢了相關專家。
1、專家稱代購脫銷或有幕后推手
乳業研究員,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宋亮認為,代購奶粉致脫銷事件本身含有較大的炒作成分,是由一群企圖讓澳洲奶粉在中國打開銷路的投資者所制造的營銷噱頭。
宋亮稱中國消費者目前普遍青睞歐洲奶粉,當前中國的進口奶源中70%來自歐洲,澳洲奶粉在國內并不走俏。奶粉區別于一般熱銷、快銷的商品,消費者在品牌的選擇和購買上更體現出嚴肅和嚴謹的態度,促銷或代購等對其銷售的影響并不大。對于這次代購事件,他認為澳洲方面存在配合炒作之嫌,沒有將限購工作落到實處。
2、年底將至,奶企急需套現出貨
被稱為“中國奶業第一炮筒”的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認為澳洲奶粉代購由來已久,海外代購奶粉狂熱的現象這幾年一直存在。自新西蘭乳品問題出現后,國內消費者將消費目標轉向澳洲,加上近年來代購發展勢頭迅猛,代購脫銷事件其實有跡可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由于目前全球處于奶制品危機狀態,整個乳品市場蕭條,市場拉動缺乏后勁,也不排除有個別投資者利用“雙11”對澳洲奶粉進行炒作。
他還指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今年的乳品企業都一直處在經營困難時期,乳業經營者普遍存在降價銷售、清貨清倉甚至是甩貨現象,國外也出現了虧本銷售的情況,這也促使了“炒水貨”現象的出現。之所以出現炒作銷售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產能過剩,加之將近年底,企業為了年度結算,急需套現出貨,力求避免出現滯銷壓貨現象;另一方面是商家對于明年乳品銷售的預期并不理想,全球經濟氣象表不定,消費者的消費熱情銳減。
3、國內乳品企業需理性應對
乳業研究員宋亮稱,奶粉作為嬰幼兒必需品是不適合炒作的一類商品,這種通過“雙11”代購炒作的行為實際效果并不大,但即便如此仍會對國內乳制品企業帶來不小的沖擊。其次國內商家在“雙11”之際的奶粉促銷、奶粉團購等行為實際上也不利于消費者的信心恢復,這其實也表現出國內投資者、生產者和營銷者的浮躁心理,沒有將精力切實地投入到嬰兒奶粉品牌的塑造與推廣上。他指出嬰兒奶粉品牌的推廣,口碑的建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想通過炒作這種營銷噱頭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心理本身就不可取。
“一是要冷靜應對,不要恐慌,沉下心去做好自己的產品;二是要專注于質量和品牌誠信,以‘質’和‘信’感動消費者,贏回消費者的信任。”王丁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