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記者發稿,蔬澤創投網站仍然無法打開,其客服電話連日來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投資者按注冊地址前往上海尋找,也未找到該公司。
“蔬澤創投的標的和我賬戶余額不見了!”“網站打不開了!”11月5日晚間,在一些P2P論壇上,開始出現蔬澤創投網站打不開的消息。11月6日,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打開蔬澤創投網站。截至記者發稿,蔬澤創投網站仍然無法打開,其客服電話連日來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投資者按注冊地址前往上海尋找,也未找到該公司。
“35%的標一發我就感覺可能要跑了”
11月6日,無法與蔬澤創投取得聯系的投資者建立了維權QQ群。“可能只是網站維護”,有投資者安慰大家。然而大部分投資者并不樂觀,“肯定已經跑了”,“昨天35%的標一發我就感覺可能要跑了!”有投資者說道。
據了解,自2015年8月發布第一個標的以來,蔬澤創投的標的年化收益多為18%-24%,且多為1月標、3月標、6月標,許多投資者因其高收益而“動了心”,在看到平臺展示的資質材料和媒體報道后開始在蔬澤放心投資。
然而,11月5日左右,有投資者發現,蔬澤創投平臺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年化收益為35%的10天標。該標的金額1000萬,每天發一個100萬標。這讓一些投資者感到有點“心慌”,“突然發這么高收益的標,可能要跑了”,四川的投資者張先生此時隱隱感受到了危機。
此前,張先生就懷疑蔬澤創投有發虛假標和偽造合同的嫌疑。由于擔心平臺跑路,張先生曾致電蔬澤創投想退出錢款,客服告訴張先生,其投資標的未到期不能提取本金,也沒有債券轉讓等途徑。感到危機即將來臨,但卻無法退出,無奈的張先生馬上前往各大P2P論壇發帖預警該平臺可能存在危機,想聯合投資者報警。然而,讓他更無奈的是,即使發了預警帖,他仍然眼睜睜的看著35%的高價標很快就滿標了。隨后,投資者再也無法進入蔬澤創投網站。
員工僅6人公司找不到
蔬澤創投為上海蔬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P2P網站。據投資者介紹,事發前,蔬澤創投網站顯示已發標約1.26億,平臺注冊資本為2.18億。記者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上海蔬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確為2.18億元。但其經營范圍十分廣泛、行業跨度大,不僅有投資管理、投資咨詢,還涵蓋了化妝品、工藝品、日用品、計算機、五金交電、體育用品等等。
根據蔬澤創投網站此前展示的材料,央廣網財經記者查證了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登記信息,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中,記者發現上海蔬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9月2日登記的信息顯示,其注冊資金2.18億,但實繳資金僅3000萬,員工人數為6人。
與此同時,在該公示信息的誠信信息一欄,特別提示:“實繳資本低于1000萬或實繳資本低于25%,高管黎國超無基金從業資格”。蔬澤創投的規模以及管理人員的專業程度由此遭到許多投資者質疑。
此外,浙江的張先生等幾位投資者向央廣網財經記者反映,他們于事發后前往蔬澤創投在上海的辦公地址浦東新區上南路3365號,發現該地址是一居民小區,經多次尋找和問詢,并未找到3365號267室,周圍群眾表示“沒聽說過這里有蔬澤創投”。
目前,在蔬澤創投投資者的維權QQ群中,已有260余位投資者進行了登記,該群投資者的投資總額已達1800多萬。
蔬澤創投還有“孿生兄弟”?
11月6日,在蔬澤創投維權群中,不少投資者問道“蔬澤創投和上開投資是一家嗎?”“蔬澤創投和豐宏投資是不是一家?”,他們表示,這幾個網站非常相像,無論是PC端還是APP,“就像一個模子出來的”。
而在蔬澤創投網站無法進入的隨后兩三天,上開投資、豐宏投資的網站也相繼打不開了。記者多次撥打這幾個網站的客服電話,均無人接聽。
部分蔬澤創投的投資者在投資蔬澤創投的同時,也投資了上開投資、豐宏投資。幾個平臺無法聯系后,他們查詢以往的投資記錄,覺得“這幾個平臺不對勁兒”。
浙江的張先生則發現,自己在蔬澤創投和上開投資投資的交易短信都來自同一個短信號碼10690094270120,這種情況他第一次遇到,由此他懷疑兩家或有關聯。
四川的張先生在蔬澤投創分多次投資了3萬多,在豐宏投資分兩次投資了1萬元。他查詢網銀交易記錄后發現,自己在蔬澤創投的投資有些并未明確顯示對方賬戶,而有一部分投資則顯示對方賬戶為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19660101948872501,讓張先生驚訝的是,其在豐宏投資的資金收款方也同為該賬戶。
16日,央廣網財經記者就此事咨詢了為上海蔬澤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豐宏投資有限公司提供支付業務的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其客服回應稱,貝付與蔬澤投資和豐宏投資均為接口形式合作,即貝付提供接口,投資者錢款首先會進入貝付賬戶,然后由貝付支付給這兩家公司,張先生網銀上的收款賬戶極可能是貝付科技的賬戶。兩家公司是否存在關聯有待進一步證實,然而目前,兩家公司均已聯系不上,疑似跑路。
此外,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稱,近期接到多位客戶反映蔬澤創投疑似跑路,在接到舉報后,貝付科技已經中止與蔬澤投資的業務合作,凍結其相關賬戶,提醒投資者及時報警。
事實上,不同平臺“長得相像”并非稀罕事,許多P2P 網站缺乏專業管理和維護人員,甚至僅僅網上購買一套代碼稍加制作搭起網站開始發標,這樣的平臺往往存在較多風險點。“幾萬塊在網上買套代碼,注冊資本幾個億,實繳資本可能只有十萬塊,招的工作人員也不是專業人員,這樣的平臺在一開始很可能就是含有惡意傾向的,風控只是空話”,日前,有業內人士向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投資者在投資前不僅要關注網站的風控手段是否過關,而且要擦亮雙眼,謹防惡意P2P網站。
該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要在工商系統仔細查詢平臺背后的股東及股東背景,看其是否具備良好的風控和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投資者還需警惕成立時間短、利率過高以及標的信息不透明的P2P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