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小幅高開】周三早盤,滬深兩市雙雙高開,截止發稿,滬指報3605.06點,漲0.27點,漲幅0.01%,深成指報12516.14點,漲4.60點,漲幅0.04%,創業板報2727.61點,漲10.56點,漲幅0.39%。
周三早盤,滬深兩市雙雙高開,截止發稿,滬指報3605.06點,漲0.27點,漲幅0.01%,深成指報12516.14點,漲4.60點,漲幅0.04%,創業板報2727.61點,漲10.56點,漲幅0.39%。
板塊方面,充電樁、網絡安全漲幅靠前,黃金概念、石油跌幅靠前。
多家券商機構分析,盡管資金面整體向好,市場慢牛基調未變,但由于反彈持續一段時間后,需要技術性回調,同時IPO重啟后28只新股上市仍按老規則發行,短期會分流部分資金,需注意短期震蕩調整的風險。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近日表示,目前A股需要有兩個條件才可能有新突破:一是有增量資金入市,突破前期密集成交期;二是重磅利好才能吸收、消化、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存量資金只能博弈結構性行情。申萬宏源)認為,在市場向上邏輯被強化的情況下,明年春季前仍可享受增量資金推動的反彈,A股市場保持向上趨勢是大概率事件,但很難一路高歌猛進,有震蕩才是“慢牛”。
券商人士分析,從市場利空因素和大盤休整需求看,指數整體維持震蕩調整的可能性較大。中金公司表示,市場自8月底以來走出了一輪反彈行情,目前大盤股指數已反彈近30%,中小市值股票指數反彈超過50%。由于經濟增長趨勢依然疲軟、市場局部過熱苗頭出現、監管警示風險動作出臺、外圍市場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短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大。
廣發證券認為,目前看28只新股將按老規則發行,預計會分流部分資金,使多頭心態趨于謹慎。技術上看,指數近期反彈幅度較大,獲利盤存在獲利了結需求,同時上方面臨3700點至3800點巨大套牢盤壓力,KDJ高位掉頭向下交叉,預示短期大盤存在調整需求。?
【機構論市】
機構:目前資金面非常充裕 市場不缺錢
經過4個多月的再平衡和心理修復期,股市或將維持震蕩向上格局,債市在寬松資金面下仍然長期看牛,短期或有震蕩風險。在財政政策發力下,地方基建項目將成銀行信貸增長新動力,未來資金將更多通過股市和債市進入企業,以股市和債市為主的資本市場將迎來春天。
6月以來的滬深股市暴跌打破了原有的金融體系格局和資金鏈條,股市資金回流銀行體系導致債市暴漲。經歷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債市的一騎絕塵,經過了4個多月的再平衡和心理修復期,目前正在形成新的弱平衡格局:股市去杠桿結束,低位企穩震蕩上行;債市發行節奏加快,特別是企業債發行量大增,債市利率大幅下降;財政政策發力,銀行資產荒局面將逐步扭轉,銀行對基建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
股市上半年的暴漲由杠桿資金推動,暴跌也是去杠桿的過程。經歷了5178點到2850點的巨幅去杠桿過程,目前市場兩融余額為1.1萬億,僅為高點時期的一半,占滬深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3.2%,考慮到場外的高杠桿配資基本在股災中被強平或退出,場外的去杠桿程度要高于“兩融”。因此,整體杠桿水平雖然比國際可比水平略高,但考慮到我國居民對資本市場的配置占比較小,這種杠桿水平也屬于相對可接受的程度。此外,證監會針對“兩融”細則出臺新規,將融資保證金比例由原規定不得低于50%調高至不得低于100%,旨在控制融資的杠桿率過高。可以預見,經歷了慘痛的杠桿牛市巨震行情后,監管層在控制場內和場外杠桿方面會更加審慎,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難再。同時,證金公司因為救市持有股票市值1.3萬億,加上匯金公司合計持有市值達到2.62萬億,他們可以發揮類似于國外穩定基金的作用,在市場過熱時拋售股票,市場過度恐慌下跌時買入股票,降低股市波動性。因此,未來股市將更有可能在一個區間內震蕩,基于在前期下跌幅度過大,上行空間理應大于下行空間。
隨著IPO重啟,資金將重新流入股市,這對中國經濟長期而言是有利的,有利于資金直接進入實體企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當然,IPO的制度化發行有賴于相對成熟、穩定的資本市場,這與監管對杠桿的控制是一脈相承的。
與股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火爆的債市,股災以后的股市與債市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公司債和企業債的發行量大增,債市利率快速下行乃至突破前期低點。6月以來債券發行量每月均在1.3萬億以上,而去年發行量最高月份也沒超過1萬億。而且,今年以來隨著交易所對公司債發行條件的放寬,發改委對企業債審批權限的下放,債市的發展似乎從之前“自下而上”的推動演變成“自上而下”的監管機構主動為之,甚至迫使交易商協會也為中票和短融的發行和注冊大開方便之門。在資金面極其寬裕的條件下,債券發行迎來了史上的黃金時期,很多企業募集了相對低成本的資金,特別是房地產企業以低成本債券替換之前的高成本銀行貸款或信托貸款。債券發行量大增,也可解釋為什么10月新增貸款環比下降、而M2增速卻上升:債券發行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替代貸款的作用,而債券投資主體仍是商業銀行。
盡管債券供給劇增,但經過多次“雙降”后銀行資金面寬裕,地方政府債券下半年發行量減少,資金對企業債的追逐有增無減,信用利差也大幅縮小,這使企業獲得相對低成本的資金。但在剛性兌付仍未打破的情況下,對信用利差定價不能體現企業的實質風險。因為資金投資企業債是基于過去剛性兌付的邏輯,但未來剛性兌付有可能打破,那時風險溢價將上升。因此,對于“大開方便之門的”公司類債券,投資機構仍需明鑒,避免踩雷。債券投資,信用風險是第一位的,市場越火熱,越需要冷靜。市場的火爆是暫時的,風險是永存的。
債市的火爆給企業融資提供了極大便利,增強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但是,債市發行主體仍以國企、地方政府平臺和大中型民企為主,小微企業要去分一杯羹仍是比較困難,根本的原因在于債券風險定價的不透明及高收益債券的缺失。如果有健全的債權保障機制和完善的風險定價機制,即使企業資質稍差的高收益債券也仍會有較大市場,可以滿足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的需求,這也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途徑之一。
在連續三次“雙降”后,寬松的貨幣政策似已用到極致,再繼續寬松的空間已不大,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進入歷史最低值,邊際效用遞減。目前資金面非常充裕,市場不缺錢,現在的問題癥結在于資金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即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這取決于財政政策的發力。10月末財政存款同比少增1726億,財政支出同比增速36.1%,比9月上升9.2個百分點,創7個月新高,財政政策力度在加強,地方基建項目繼續發力,成為對沖經濟下行的砝碼。10月單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6.8%加快至9.5%,呈現出逐步企穩之勢。隨著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的啟動,未來在項目投放上將有更大需求,而低風險性銀行資金對這部分項目也比較青睞。定向財政政策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穩增長的主旋律。此次財政政策發力不同于上一輪四萬億刺激計劃,投資項目更有針對性,更考慮效果。
現在看來,在市場新的平衡格局下,總量資金面仍然充裕,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態勢,但空間有限;隨著去杠桿結束以及信心的修復,下一步控制加杠桿幅度,股市或將維持震蕩向上格局,債市在寬松資金面下仍然長期看牛,但短期隨著IPO重啟、財政政策發力、專項金融債形成供給壓力,或有震蕩風險,過去一段時間債券收益率“長驅直入”式的上漲或許難以重演。在財政政策發力下,地方基建項目將成為銀行信貸增長的新動力,未來資金將更多通過股市和債市進入企業,直接融資占比上升,信貸占比將逐步下降,以股市和債市為主的資本市場將迎來春天。(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日要聞>>>
滬港通升級版或與深港通一起推出
高層聲音>>>
方星海首秀談A股開放 繼續推進深港通
外資動態>>>
900億元RQFII火速馳援A股 總投資額度超過1萬億元
市場焦點>>>
新股發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 網上認購擬設“黑名單”制
熱門板塊>>>
電改配套文件印發在即 7只龍頭股盡享改革紅利
大戶現狀>>>
A股不相信眼淚:4個月2.5萬個超大戶“跌沒了”
年報掘金>>>
次新股借高送轉走強 量化指標圈出43只潛力股
數據分析>>>
本輪反彈122只個股翻倍 換手率梯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