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走勢低迷 整體需求不振】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趨勢仍主要圍繞“全球宏觀環境”、“動態供需平衡”、“資金流向與市場情緒”等焦點展開博弈,但市場的不平衡在11月進一步惡化,因宏觀金融環境不利、供需持續疲軟及信用風險加大的局面,銅等大宗工業品深陷泥潭而難自拔,有色金屬價格在資金加空推動下接連破位下行,市場人士對后市底部的預測不斷下移。
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趨勢仍主要圍繞“全球宏觀環境”、“動態供需平衡”、“資金流向與市場情緒”等焦點展開博弈,但市場的不平衡在11月進一步惡化,因宏觀金融環境不利、供需持續疲軟及信用風險加大的局面,銅等大宗工業品深陷泥潭而難自拔,有色金屬價格在資金加空推動下接連破位下行,市場人士對后市底部的預測不斷下移。
在原油“領銜”下,近期不少大宗商品價格創出2009年以來甚至更長時間以來低點。業內人士指出,與2008年次貸危機時大宗商品價格走弱相比,目前的基本面更為疲弱。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經濟低迷導致需求無法提升,而美元中長期走強幾無懸念,這兩個因素將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壓制。
原油成為領跌大宗商品的主力軍,紐約原油期價已經接近每桶40美元,逼近2005年以來新低,布倫特原油期價也跌至每桶44美元的近十年低位,二者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分別高達22.6%和21.8%。紐約天然氣期價今年以來累計跌幅也高達15.8%。
貴金屬方面,黃金、白銀期價均創下2009年9月以來低位,二者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分別為7.8%和8.5%;鉑金和鈀金期價則分別創下2009年初和2010年9月以來低位,二者今年以來跌幅更分別高達28.2%和31.7%。基本金屬表現也與貴金屬如出一轍,主要品種不僅刷新了2009年以來的低位,且今年以來跌幅驚人,LME3個月期鋁年內累計下跌20.54%,銅累計下跌24.44%,鋅累計下跌26.38%,鎳累計下跌37.68%,鉛累計下跌14.05%,錫累計下跌24.46%。
與原油、金銀等關聯度相對較低的農產品也未能在此輪大宗商品熊市中得以幸免。截至目前,玉米、小麥、大豆、咖啡、橡膠今年以來跌幅已經分別達9.76%、16.41%、16.19%、32.23%、35.91%,其中部分農產品在今年上半年價格還曾漲幅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大宗商品“不約而同”下跌,強美元格局更加穩固無疑是重要因素。受美國經濟持續復蘇和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影響,美元指數自2014年6月以來一路走強,今年3月突破100關口,創12年高位。自創新高以來,美元指數漲勢暫歇。10月中旬以來,隨著市場加息預期再度升溫,美元指數重拾升勢。特別是在最新公布的美國10月非農就業數據后,進一步堅定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
業內人士指出,除美元因素外,經濟疲軟導致大宗商品需求明顯放緩是內在原因。
高盛集團分析師指出,近期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這些地區此前對大宗商品需求非常旺盛,相關產地也不斷增產。如今新興經濟體需求下降,但高企的產量暫時沒有降低,導致商品價格不斷走低。除新興經濟體外,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3%,不及預期,且低于第二季度0.4%的增幅,同比增長1.6%,同樣不及預期。主要成員國中,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出口數據疲軟,這反映出多個相應的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影響。
10月初,IMF剛剛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2個百分點,至3.1%和3.6%。在最新報告中IMF表示,過去五年里,全球經濟前景一再被下調,世界經濟面臨長期低水平增長,同時伴隨著不可接受的貧困和高失業率的風險。IMF警告稱,如果不能順利實現過渡,全球增長將面臨“脫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