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數據顯示,美國前五大債主在9月份均不約而同的減持了美債。其中,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為1.258萬億美元,日本為1.177萬億美元創2013年10月以來新低;排名第五的巴西也小幅減持37億美債,持有量為0.252萬億美元。
北京時間11月18日,美國財政部發布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9月美國國債前五大持國均削減了美債持有量,依然穩坐頭把交椅的中國減持美債125億美元,持有量創七個月新低;排名第二的日本則同樣大幅減持199億美元,持有美債規模創近兩年新低。然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的比利時所持美債規模則在9月份明顯增加了251億美元。
具體數據顯示,美國前五大債主在9月份均不約而同的減持了美債。其中,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為1.258萬億美元,日本為1.177萬億美元創2013年10月以來新低;排名第五的巴西也小幅減持37億美債,持有量為0.252萬億美元。
其實,根據TIC公布的數據,大部分美債持有國在近幾個月已經出現明顯減持。8月份,外國政府和央行拋售的長期美國國債規模創紀錄,凈賣出規模達到411億美元。
此前,德意志銀行證券部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援引TIC數據表示,截止今年7月份的12個月內,海外央行對一年期以上美債的凈出售額高達1230億美元,成為該數據自197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對于外國央行今年來拋售美債的原因,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受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復蘇緩慢、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及預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市場對于美聯儲(FED)今年加息的預期不斷走強,吸引大量資金回流美國,導致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拋售美債以支持本幣匯率。11月17日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0月份CPI再度回升,達到市場預期0.2%,此前美聯儲曾在利率聲明中指出,在對通脹穩定向中期2%目標邁進有相當信心的時候開始加息。此外本月初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好于預期,使得市場對于美聯儲12月加息的預期前所未有的高漲,再加上10月CPI數據顯示通脹水平面顯示明顯上漲態勢,市場對于美聯儲12月加息的預期得到進一步強化。
從去年9月至今年2月,中國曾連續6個月減持美債,減持規模總計達460億美元。今年2月,日本一度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但隨著3月份中國大幅增持373億美元美債再次超過日本重回第一寶座。此后的4月、5月、6月中國繼續增持美債,規模分別為24億美元、69億美元和9億美元。直到7月份,中國突然減持美債,隨后又在8月份時逆勢增持美債17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市場對于中國是否通過其他渠道調整美債規模的疑問。
8月份時,中國逆勢小幅增持美債,同期比利時卻大幅減持美債的對比下,有諸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或是由于中國借道比利時實現美債的減持。而根據最新公布的9月份數據,在中國減持美債的同時,比利時所持美債規模為1358億美元,較8月增加了251億美元。
由于TIC數據公布的只是第三方托管賬戶持倉情況,并不能反映債券的真正所有權。媒體報道認為,中國被認為調整美債持有量的渠道包括直接賣出美債、通過比利時、瑞士等代理買賣美債。
美國TIC報告是由美國財政部每月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數據,包括外國購買和出售美國國債、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公司股票的動向,用以衡量外國對美國債務和資產的需求狀況。與股市更多受到本國經濟狀況和企業盈利狀況的影響不同,美國國債數據的變動更能體現國際資本的流動趨勢。
(美國國債主要外國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