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王健林之名炮轟淘寶,一家自媒體遭索賠1000萬。11月16日上午,萬達集團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條名為《今天,萬達正式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的微信。文章表示,因冒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名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不實信息,萬達集團向北京市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并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冒王健林之名炮轟淘寶,一家自媒體遭索賠1000萬。11月16日上午,萬達集團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條名為《今天,萬達正式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的微信。文章表示,因冒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名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不實信息,萬達集團向北京市法院正式提起訴訟,起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眾號,索賠1000萬元,并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劉強東因微博不實信息,向某高校教師索賠800萬的案件尚未宣判,萬達又向微信公眾號索賠千萬。大公司、大富豪跟小小的“雙微”賬號杠上了,并且張嘴就要出天價索賠,是否有點小題大做、獅子大開口?雖然索賠額確實高得嚇人,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作法,無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不實信息頻發且瘋傳的事例越來越多,需要引起公眾、運營商和監管部門的足夠重視。
實際上,有些不實信息并無多少技術含量,有的還非常“弱智”,只要略有常識便可分辨。此次微信公眾號冒用王健林名義發布的文章,題為“王健林:淘寶不死,中國不富,活了電商,死了實體,日本孫正義坐收漁翁之利”,一看就是憤青的口吻。對類似信息,網民應當不看、不信、不傳。該公眾號的運營者在隨后發出的《真誠的向王健林董事長致歉》的文章中稱“其實這篇文章我之前就看見過,好像標題是《郎咸平:淘寶不死中國不富…》”。
新媒體成就了不少人,卻也勾起了一些人心中急功近利的“邪火”。在剛才提到的致歉中還有這樣的表述:“本人剛入社會不久,面臨各種就業壓力,茫然不知所措,偶然機會接觸了微信公眾平臺,我似乎看到了人生希望。”有夢想、有希望是好事,可一旦陷入為成功不擇手段的泥沼,就很容易出問題。類似的浮躁心態,其他一些新媒體從業者是否同樣存在?
網絡環境的凈化,需要全體網民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特別是受到傷害者,一定要及時站出來維權。此次惹事的不實文章,既涉及到了王健林,也提到了淘寶,并有攻擊之嫌。萬達已經為此索賠,淘寶是否會跟上維權?公民有言論自由,但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網絡上,都要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