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本出手 大宗交易快速升溫】11月份以來A股市場穩步上升,資金交投熱度也隨之攀升,特別是作為產業資本交易A股主要平臺的大宗交易市場在本月的交易規模持續增大,同時作為A股市場多空風向標之一的大宗交易折價率也明顯收窄。
11月份以來A股市場穩步上升,資金交投熱度也隨之攀升,特別是作為產業資本交易A股主要平臺的大宗交易市場在本月的交易規模持續增大,同時作為A股市場多空風向標之一的大宗交易折價率也明顯收窄。
大宗交易活躍度走高
受大盤急劇下滑的拖累,上半年一度火爆的大宗交易市場在三季度遭遇斷崖式回落,9月份大宗交易市場的日均交易額僅為4.54億元,僅相當于6月份大宗交易規模的1/10.
不過隨著近期大盤逐漸走好,大宗交易市場的活躍度明顯回暖,據本報數據中心統計,本月以來大宗交易市場總計發生407筆交易,交易總量約12.58億股,成交總金額約213.65億元,日均成交約17.8億元,這一數據分別較9月份、10月份上升292.07%、36.4%。
除了交易規模快速攀升外,大宗交易的折價率數據也在本月出現積極的信號,本月已發生407筆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為5.41%,較10月份5.77%的整體折價率收窄約0.36個百分點,其中涉及招商銀行、保利地產等24只個股的37筆交易以溢價形式完成。
看好兩類大宗交易股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在大宗交易平臺上,獲得機構投資者買入或以平價、溢價形式完成交易的個股,有望在震蕩的市場中迎來較好的表現。
光大證券投資顧問周明介紹,本月有多只個股在大宗交易市場上以平價乃至溢價形式完成,這很可能意味著主力資金認為該股股價仍處于合理或偏低的價位上,存在進一步運作的價值。如果此類個股前期漲幅低于所屬板塊整體水平、2015年三季報及2015年報預告所顯示的業績走向均較為樂觀、未來3個月內不存在限售股解禁壓力,那么很有可能在后市的震蕩行情中有較好的表現。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鄭有利則認為,機構投資者在本月通過大宗交易市場進行了49筆買入操作,相比普通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在調研能力、資金實力、信息傳播以及對宏觀經濟演變方向的把握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同時其交易行為更多屬于財務投資,因此機構投資者重倉或加倉的個股,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更有機會契合行情的發展趨勢,從機構投資者近期動向看,藍籌股仍是其在大宗交易市場中的重點布局對象,考慮到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預期不太理想以及IPO重啟在即,市場關注的重心將重新轉回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考量,因此在大宗交易市場中,得到機構席位溢價或評價買入的藍籌股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