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打造綠色城市須規劃先行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綠色城市建設。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說:“‘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綠色發展,下一步我國城市能不能成為綠色生態城市,無論對新建城市還是既有城市改造而言,都會影響著國家綠色化的進程,也會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綠色城市建設。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說:“‘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綠色發展,下一步我國城市能不能成為綠色生態城市,無論對新建城市還是既有城市改造而言,都會影響著國家綠色化的進程,也會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
業內專家認為,發展綠色低碳的生態型城市將是“十三五”中國城市發展的方向,必須從規劃抓起,系統布局城市未來發展,并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
日前舉行的中德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與德國能源署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推進兩國共建中德生態城市示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說,我國和德國能源署的合作已近20年。從上世紀90年代在節能理念和單項技術方面的合作,到本世紀初以“被動房”為代表的成套低碳節能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再到今天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的合作,雙方合作不斷深入,伴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前景更加廣闊。
目前,中國城市數量已達650多個,城鎮化率也達到55%,意味著每年約一千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如何吸納大量新增城市人口、如何克服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病”、如何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都是未來中國城市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仇保興給記者算了筆賬:目前至少50%的物質氣體是城市產生的,75%的能源是城市消耗的,同時城市排放了同等數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和其他廢氣,包括水的污染。
仇保興同時表示,德國在低碳技術以及生態城市建設方面經驗豐富,技術雄厚,同時法規比較健全。在雙方合作中,我國可以直接利用德國一些先進技術和理念打造綠色城市,德國復興銀行也將提供一些貸款支持,兩國合作有堅實的技術和資金基礎。
來華出席論壇的德國能源署執行總裁克里斯提娜·哈弗康普說,目前城市人口已占全球總人口一半以上,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將有70%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綠色發展對全球減排至關重要。
哈弗康普說,目前德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5%,從德國推進綠色城市的經驗看,最重要的一點要從城市規劃抓起,對發展綠色城市進行整體系統規劃,并在方方面面部署重點工程。
她建議,中國還需要發展合適的節能技術并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在運用能源提供、再生能源使用、樓宇技術、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循環經濟、廢水處理和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要加大先期投入。
此外,哈弗康普強調,發展綠色城市必須鼓勵市民的廣泛參與。“有了市民的介入,所有方面環保的任務會變得更加簡單,市民必須要被納入到城市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全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