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在日本和韓國正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消費神話。但是,隨著中國內需結構的調整,未來,神話的光環或許會消失。
中國游客在日本和韓國正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消費神話。但是,隨著中國內需結構的調整,未來,神話的光環或許會消失。
購物是中國游客赴日韓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日本觀光廳所作的“訪日外國游客消費動向調查”顯示,中國游客回答“購物”的比例最多,達27.7%。另有數據顯示,2014年訪日外國游客在日旅行消費總額約為2萬億日元,其中中國游客消費額占比超過1/4.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劉云認為,從當前零售業的情況來看,雖然中國游客赴日韓旅游與匯率有關系,但從本質來看,這是由于中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后對商品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國內零售業無法滿足,從而產生了內需轉移的現象。“內需轉移和匯率有關,但關系并不大。更多原因在于中國國內物價指數相對較高。”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中國游客對日韓商品的青睞其實反映出國產商品質量和服務的不足。如果這種不足得不到根本解決,那么中國游客的海外購物將會持續下去。雖然雙邊匯率的浮動會改變對方國家的商品價格,但追求高質量商品的消費需求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即使中國游客海淘的目的地不再是日韓,也仍然會轉向其他國家。
劉云坦言,日本媒體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要將內需重新引導回中國的政策。日本方面已經認識到基于購物旅游的現象不會是長期的現象,日本更希望將產品打入中國市場。
現在日本和韓國企業都在未雨綢繆,提前布局。劉云指出,韓國的很多產品已經通過中國山東進入中國市場。日本的伊藤忠已與中信合作,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基地,通過基地將日本產品打入中國零售市場。“日韓都在提前布局,他們不滿足于中國游客出去購買,而是將產品以更便捷的方式打入中國,滿足中國內需。”
“赴日韓旅游在近幾年位于高峰,但不會是永遠的趨勢。”劉云認為,當前中國游客大規模出國購物的潮流,可能只是一個短暫的、特殊時期的現象。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中國零售業復蘇,赴境外旅游購物的需求也會下降,“消費神話”也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