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紐約時報》網絡版報道,四位知情人士近日透露,就在打車應用Uber與投資者就新一輪融資進行談判之際,它在美國的競爭對手Lyft也在展開新一輪融資。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紐約時報》網絡版報道,四位知情人士近日透露,就在打車應用Uber與投資者就新一輪融資進行談判之際,它在美國的競爭對手Lyft也在展開新一輪融資。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總部設在舊金山的Lyft計劃募集資金5億美元左右,而該公司在新一輪融資中的估值約為40億美元,遠遠高于它在上一輪融資中的25億美元估值。但他們也透露,這一數字仍然存在變動的可能,隨著Lyft融資談判的深入,最終金額可能與現在的數字有出入。
知情人士透露,Uber目前也在與投資者就新一輪融資展開談判,而新一輪融資預計將于今年12月完成。曾有人在今年10月份告訴《紐約時報》,Uber希望以600億至7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資金10億美元左右。該公司在前一輪融資中的估值約為500億美元。
Lyft和Uber發言人均拒絕對融資事宜發表評論。
檢驗熱門科技公司估值的“試金石”
Lyft和Uber的融資談判可能會成為檢驗熱門創業公司能否繼續獲得風險投資青睞的“試金石”,畢竟,Snapchat和Dropbox等一些知名科技創業公司的估值,都被共同基金投資者所下調。風險投資數據追蹤公司CB Insights表示,到目前為止,科技創業公司的融資仍然相當活躍。
Uber創建于2009年,而Lyft則是創立于2012年,這兩家公司幫助推動了打車應用在美國的快速增長,他們均宣稱其服務遠遠好于用戶自己購買汽車或使用公交系統。Uber和Lyft用戶只要在智能手機上點擊幾下,就可以輕松叫來車。
用戶可以要求私家車提供服務,或是與他人共乘,這樣費用便會降低。Uber和Lyft通常會從每次的車費中抽取20%至25%的傭金。打車應用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快速增長。Uber的業務已經覆蓋全球65個國家或地區的300多座城市,在其平臺上登記的司機數量超過110萬。Lyft則在全美190座城市投入運營。
今年9月份,Lyft與中國打車應用巨頭滴滴快的達成合作,在滴滴快的用戶來到美國以后為他們提供專車服務。Lyft的融資總額目前已經超過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億萬富翁卡爾·伊坎(Carl Icahn)、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Uber的融資總額更是超過8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富達投資(Fidelity)和谷歌創投。
Lyft年化總營收有望達到10億美元
周二在紐約舉行的一個投資者大會上,Lyft表示該公司明年的年化總營收將達到10億美元左右。但這一數字并不包括司機從每筆交易中獲得的分成。此外,今年10月Lyft的訂單數超過700萬,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Uber的估值之所以快速增長,部分原因是該公司有可能成為按需食品和零售配送領域的重要廠商。在這個領域,Postmates和Instacart等創業公司都將成為Uber的潛在競爭對手。除此之外,包括亞馬遜和谷歌在內的一些科技巨頭也在許多城市測試快遞服務。Uber目前在多座城市測試了快遞服務,但尚未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廣泛推廣。
Uber和Lyft都將自己的未來系于拼車服務之上,分別推出了UberPool和Lyft Line服務,讓相同方向的乘客可以搭乘同一輛車。Uber表示,該公司在舊金山的訂單有一半來自于UberPool拼車服務。Lyft周二宣布,該公司在舊金山的這一比例也超過了60%。
“我們在此希望重構或重塑人們使用汽車的方式,”Lyft總裁兼聯合創始人約翰·齊默(John Zimmer)周二在洛杉磯車展上的講話中表示,“市場變化的速度超出我們的預期,而且還會繼續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