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值望超6千億 3股分享盛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值望超6千億,A股中晉億實業、時代新材、晉西車軸等上市公司,涉及軌道交通相關零部件生產業務。
點擊查看>>>個股研報 個股盈利預測 行業研報
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值望超6千億元
軌道交通裝備是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國制造2025》中的重要內容。據了解,《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對軌道交通裝備提出了目標要求,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能力和主導產品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500億元。
據經濟參考報11月19日消息,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包含現代技術的干線軌道交通、區域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的運載裝備、通號裝備、運控裝備與路網裝備。《技術路線圖》從需求、目標、發展重點、應用示范重點、戰略支撐與保障五個維度對軌道交通裝備進行分析和描繪,分別形成了從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詳細技術路線圖。
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統計,2015年至2020年全球軌道交通車輛需求為530億至61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2021年至2025年需求為630億至73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75%。我國政府正強有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及輻射區域互聯互通工程建設將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帶來可觀的市場需求。
《技術路線圖》指出,軌道交通制造業將重點研制安全可靠、先進成熟、節能環保的綠色智能譜系化產品,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實現全球化運營發展。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能力和主導產品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行業銷售產值超過6500億元,境外業務比重超過30%,服務業比重超過15%,重點產品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到2025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體系,在主要領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境外業務占比達到40%,服務業占比超過20%,主導國際標準修訂,建成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占據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圍繞著這一目標,到2025年將重點打造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30噸軸重重載電力機車、城際快速動車組、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中低速磁懸浮系統等產品。在關鍵零部件方面,功率半導體器件、動力型超級電容器件、高速動車組車軸/車輪、列車制動系統、通信信號裝備、齒輪傳動系統、車鉤緩沖系統被列入重點。關鍵共性技術,新型車輛車體技術、高性能轉向架技術、電傳動系統技術、儲能與節能技術、制動系統技術、列車網絡控制技術、通信信號技術。
國聯證券分析師表示,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助力措施,可以想見在未來仍將保守穩定增長的勢頭。A股中晉億實業、時代新材、晉西車軸等上市公司,涉及軌道交通相關零部件生產業務。(來源:中國證券網)
【個股研報】
時代新材:裝備減振降噪的集大成者
減振降噪及輕量化領域的集大成者: 公司作為中國中車旗下的新材料公司,以軌道交通減振降噪起家,卻又不僅僅局限于軌道交通;堅持同心多元化戰略,以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及工程化應用為核心,產品面向軌道交通、汽車、風電、特種裝備等市場,目標是實現各種裝備的減振降噪及輕量化;作為從實驗室里誕生出來的優秀企業,研發能力國內領兇。
軌交減振全球王者: 預計 2015 年~2020 年我國將新增高速鐵路及城際鐵路 2.5 萬公里,新增城市軌道交通 5500 公里,同時全球軌道交通也將實現較快增長;公司是原南車集團旗下唯一的動車組減振元件國產化供應商, 估計在國內機車、客車的市占率分別約 85%、 70%,同時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向國際主要軌道交通車輛制造商批量供貨的彈性元件供應商;除了新增線路減振、車輛減振外,維保市場及海外市場將實現較快增長;預計公司 2017 年軌交減振領域收入將從 2014 年的 15.67 億增長到 25.26億元,復合增長率約 17%。
風電領域發展迅速: 2014 年開始,全球風電市場再度恢復增長,我們預計,未來隨著政府及企業對風電投資的逐漸理性及風電成本逐漸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全球風電市場在 2016 年~2018 年將實現年均 6%~10%的平穩健康增長;公司的風電減振產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實現進口替代并占據國內 80%市場份額,并進軍國際市場,未來存在翻倍空間; 估計公司風電葉片產品市場占有率約 8%~10%,位居國內前列,兵中 2MW 以上風電葉片市場占有率約 30%,為國內第一;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將維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到 2020 年風電領域收入可以增長到約 30 億元。
切入更廣闊的汽車減振: 我國汽車減振市場容量約 200 億元,市場集中度較低,全球前三名企業市場集中度不足 20%;公司收購的 BOGE 在全球汽車減振領域排名第 3,擁有大眾、奔馳、寶馬、通用等優質客戶,但由于產業布局不合理及德國工廠較高成本和費用率的拖累,僅處于微利狀態;未來依托 BOGE 的技術、品牌優勢,結合公司的市場開拓能力、資金實力支持,再加上全球的產業布局調整, 2017 年兵凈利率將從目前的不足 1%提升至 2.9%,為公司貢獻 2 億元凈利潤。
特種材料與特種裝備厚積薄發: 依托強大的研發能力,公司在高性能尼龍、聚酰亞胺薄膜、芳綸紙等高分子材料及產業化方面已有刜步進展,在軍工、石油鉆井平臺等領域也有布局;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在新進入領域的收入將保持 30%以上增長,成為公司未來收入和利潤的重要支撐板塊。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未來 3 年的利潤增長點主要來自并購 BOGE 后整合帶來的毛利率提升、費用率下降,并受益于較大的經營杠桿;我們預計,公司 2015 年~2017 年收入分別為 104.9 億元、 118.6億元、 137.1 億元, EPS 分別為 0.40 元、 0.62 元、 1.11 元;考慮到公司穩定的經營業績以及較強的研發、市場開拓能力,給予公司 2017 年 30 倍市盈率,目標價 33.3 元,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1)并購公司整合效果不佳; 2)固定資產投資快速下行。(平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