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點,家住山東德州齊河表白寺鎮的劉其軍就搭上三輪車匆匆往濟南全福立交橋趕,此時在濟南濼源大街上,環衛工彭廣娥也揮舞起了掃帚。他們身上有兩個共同的標簽,“高齡”和“農民工”。據報道,和整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一樣,這些靠力氣進城干活的第一代農民工也老了。與此同時,農民工短缺問題也日益突出。
每天清晨5點,家住山東德州齊河表白寺鎮的劉其軍就搭上三輪車匆匆往濟南全福立交橋趕,此時在濟南濼源大街上,環衛工彭廣娥也揮舞起了掃帚。他們身上有兩個共同的標簽,“高齡”和“農民工”。據報道,和整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一樣,這些靠力氣進城干活的第一代農民工也老了。與此同時,農民工短缺問題也日益突出。
不少網民表示,農民工高齡化敲響勞動力市場警鐘,新一代農民工接續不足以及農民工群體相關權益得不到保障等問題不容忽視。應改革戶籍制度,推進全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勞動力市場制度,同時提高農民工勞動報酬。
農民工老了
網民“晨曉曦矀”表示,隨著老齡化加速,農民工總量增速已持續四年下滑,并呈現高齡化趨勢。面對挑戰,盡管不少電子企業已經開始向機器人生產轉型,但建筑、服務等行業的大量用工需求無法用機器人替代。隨著勞動力供不應求時代的來臨,企業人力成本的上升趨勢已不可逆轉。
網民“用戶5211954196”則稱,農民工為推進城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承載了中國低成本的快速工業化。但是,億萬農民工自身的權益狀況卻令人擔憂,經濟、政治和社會權益受侵害的現象無時、無處不在。主要表現為:工資偏低,同工不同酬,被拖欠現象嚴重;勞動時間長,安全條件差,是職業病高危人群;缺乏社會保障;政治權利難以實現;子女上學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困難等等。
在網民“鄧海建”看來,新老農民工之間的斷裂,固然與人口出生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取向有關,也應看到盡管新型城鎮化依然在路上,但新生代農民工變成新市民的路障依然不少。戶籍制度、教育醫療、社會保險,有時甚至是蓋個芝麻大小的公章都有種種不易,這都會消弭年輕人對城市的歸屬感。
完善社會保障
網民“尹小鍵”認為,從產業角度看,當前農民工老齡化現象主要集中于傳統產業,尤其是那些地域相對偏僻,勞動條件差,待遇不高的企業。
還有網民說,要緩解“用工荒”的問題,用工企業在進行產業升級的同時,也要提高農民工勞動報酬,改善勞動環境,完善福利制度,給予其更多保障;企業所在城市需要完善城市的配套設施,尤其是精神文化設施,要讓年輕人感到實實在在的文化生活質量;相關部門也要加強農民工的技能和觀念的培訓,增長他們“吃飯”的本事。
在如何延長人口紅利期這一問題上,網民“李佐軍”建議,可采取如下對策:適時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延緩老齡化進程;大力發展教育和培訓,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增加人力資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革產權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調動勞動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革戶籍制度,推進全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勞動力市場制度,消除人口向更高效率產業和區域轉移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