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推動下,大量傳統產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過程。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推動下,大量傳統產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過程。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傳統產業基地看到,這些產業在“新經濟”改造過程中煥發出新的活力。不過,部分一線企業管理者也表示,盡管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成趨勢,但要想轉型成功、升級到位,卻“沒有那么簡單”。轉型升級全面推進道路還很長,需進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機制。
新業態風生水起
記者在部分傳統產業基地采訪發現,大量傳統產業主動轉型升級,改造原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發展新興經濟業態,煥發出新的活力。
一提到服裝加工產業,人們的印象就是“遍聞機杼聲”“廠區內人頭攢動”。而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推動下,傳統服裝加工產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過程。
在浙江湖州市知名的童裝基地吳興區采訪時,記者看見昔日工人攢動的車間正越來越多地被高技術機器人取代。在布衣草人服飾有限公司,自動化裁剪機器人正在“量體裁衣”。“我們這里正在進行‘新經濟’的改造,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經濟讓服裝產業得到了快速升級,大量的機器人正在替換紡織工。”公司董事長馬偉忠說,機器人8個小時就可裁剪服裝2萬件,相當于原先10多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裁剪出的產品十分精準,完全不需要校對處理。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就降低,童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了一大截。
吳興區區委常委陳永華說,在轉型升級中,吳興區首先“騰籠換鳥”,向安徽、湖南等地區轉移一批加工企業,建童裝產業加工園六個,專門為基地童裝做配套,降低基地生產成本,騰出更多的資源引入現代化的服裝生產大企業、現代信息技術企業,對留在區域內的企業進行“互聯網+”升級改造,將生產機器升級為“智能型”。同時,對企業的經營和銷售全面引入互聯網思維,向互聯網電商拓展。基地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成為全國首家入駐阿里巴巴的地方產業集群,童裝類網店已超3200家,全年產業帶交易總額突破50億元。服裝企業用工結構從“七成生產工人、三成銷售人員和設計師”轉變為“三成生產工人、七成設計師和網絡銷售員”。
技術和資本更加密集的工業企業,借助新技術轉型升級的需求更加迫切。北京汽車集團是目前國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集團之一,現在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利潤數百億。就在10年前,北汽集團還是一家困難重重的企業。“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是取得這樣成績的根本。”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創新是北汽,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門必修課。以清潔能源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產業創新和升級是一個必然趨勢。
記者深入北汽集團,深切感受到發展“新業態”給這家老牌汽車工業企業帶來的勃勃生機。如今,北汽集團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國內銷售量最大的企業,一度被業界視為“燒錢”的純電動汽車產業在北汽集團已經實現盈利。在北汽,新技術研發中心赫赫有名。走入中心,目光所及,全部是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和科研裝備,科研人員不僅負責研發,還專門研究未來技術走向,跟蹤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研發新技術和產品。徐和誼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北汽集團的轉型升級靠的就是創新,企業從一個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就是依托新技術,衍生新業態。
服務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更是風生水起。北京首創集團是一家老國企,一直以房地產開發作為主業。近年來,企業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主要經營內容轉到了智能環保產業領域,通過跨國的資產運作,引進了國際最先進技術,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處理企業,兩年內公司總資產從1000億元提高到了2000億元,成為生態環保新產業中的先行者。
老企業重生之門
盡管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趨勢,但如何轉型成功,如何升級到位,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沒有那么簡單”。
“推動轉型升級這場經濟改革,光董事長著急沒用,必須把全部企業員工的思想統一起來。必須先不斷革自己的命,才能贏得新生和發展,否則只能等別人來革你的命,那你還有啥生路?”徐和誼深入車間跟班組員工懇談轉型的重要。他說,實踐表明,轉型升級先要統一思想,只有危機倒逼才能主動改革。
“沒有危機意識做準備,落實改革就光比劃不使勁。”首創集團董事長王灝說,轉型升級是企業戰略的重大調整,必然會帶來一些改變或抵觸。首創集團近年來連續提出“64字工作方針”“五位一體戰略指導思想”等,都是在打通思想障礙。
“澄清認識是基礎,找準方向則要緊緊抓住國家戰略需求。”王灝表示,首創集團發展智能環保產業與國家推進環保、綠色的國家戰略有直接的關系,正是有了國家戰略的指引和支持才能有首創環保產業的轉型方向。“2011年底我剛到首創的時候,那時在討論要放棄環保產業,但在認識到國家戰略大方向后,我們堅持向這個方向轉。”他說。
陳永華說,轉型升級不能只著眼三五年,必須兼顧長遠。服裝企業過去一直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基礎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要轉型就必須評估人力資源成本上升、世界經濟低迷的長期性,加快企業技改,可從長遠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為培養經濟內生動力奠定堅實基礎。王灝說,轉型升級必須腳踏實地,用50%的力量謀劃今天的轉型,用40%的力量去關注明天的發展。
制度設計須防失調
多位接受采訪的企業負責人表示,轉型升級使傳統產業煥發生機,但全面推進道路還很長,需進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機制。
一些企業負責人指出,面對多種多樣的新經濟業態和轉型升級,相關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落實,一些固有的管理方式也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徐和誼說,轉型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有企業內部的因素,也有企業外部的因素。如純電動汽車的技術標準和充電標準的統一、充電設施的標準以及規劃建設,純電動汽車在推廣初期的一些政策支持等,這些都需要外部環境的保障。
同時,支持轉型升級的制度設計要合理。王灝說,國家為了支持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出臺了不少好政策,正在發揮效果。但有些政策在落實中遇到不少問題,客觀上延緩了轉型的步伐。以國家目前正在推廣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為例,項目的推進涉及發改、財政等多個部門,如果前端的頂層設計不協調,就會產生各自為戰、拖延扯皮的情況。而且,PPP模式的推進還仍待打破固有利益格局。一些以前只負責花錢的基層部門現在還要負責引導、組織企業融資,職責的變化也需要這些職能部門轉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