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85億元,同比多增9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592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7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11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848億元。”央行最新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以及資產配置可選擇項的不斷推出,居民的資產配置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向,大額存單、股市正在持續分流銀行的活期存款。
“10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85億元,同比多增9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592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76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111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848億元。”央行最新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以及資產配置可選擇項的不斷推出,居民的資產配置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向,大額存單、股市正在持續分流銀行的活期存款。
與此同時,銀行業的存款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對于存款的爭奪或將更加激烈。
資產配置明顯轉向
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以及連續的降息正在改變居民的資產配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客戶投資理財和進行資產管理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多。居民不再只是選擇定期存款、國債或者銀行理財產品 ,而存款保險制度中銀行理財資金不在賠付范圍內的規定,更是加速了資金流向股市、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更高收益產品。
央行數據顯示,10月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785億元,同比多增960億元。其中居民存款減少5921億元,同比少增526億元。
實際上,居民存款減少的形勢正日益嚴峻。央行上海總部公布的10月份信貸運行數據顯示,上海人民幣存款環比大幅減少,其中上海人民幣儲蓄存款減少968.9億元,同比多減599.4億元,對此,央行上海總部表示,儲蓄存款大量分流主要與近期股市交易活躍和通脹預期等因素有關。
“最近股市已經回暖,我基本不買理財產品,資金大部分重新配置在股票型基金上,其余的則配置在股票上,一般存款保持夠用就行。”在銀行工作的李先生這樣告訴記者。
最近一個月以來,我國股市持續上漲,從9月下旬開始,資金以加速態勢流入股市。多位業內專家認為,股市走強吸納了大量中小投資者資金。對此,海通證券宏觀研究員姜超表示,10月份非銀金融機構新增存款4848億元,或因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存款回升。而這也再次印證了居民正在將資產配置向股市轉移的傾向。
此外,居民資產配置再次轉向股市的同時,大額可轉讓存單也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點選擇。央行上海總部數據顯示, 10月當月上海本外幣個人存款減少455.4億元,環比和同比分別多減838.9億元和少減418.5億元。按存款產品分,除個人大額存單外,其他個人存款產品均有所減少。其中本外幣個人活期存款、通知存款、結構性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別減少136.3億元、124.8億元、81.8億元和110.2億元,同比分別少減155.6億元、86.9億元、243.9億元和多減73.1億元。而本外幣個人大額存單則增加59.5億元。
不僅如此,央行數據顯示,10月份企業存款增加276億元,同比多增超4700億元。M1繼續大幅上升至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2.6個和10.8個百分點。姜超表示,這表明企業的現金增加,也反映出企業投資動力下降而囤積資金,其資產配置已經悄然生變。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讓居民和企業都在選擇合適的風險收益組合,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和金融產品的更加豐富,未來的資產配置格局或將發生更大變化。
銀行業存款格局或重塑
“現在把錢放在一家銀行,存款保險制度規定只賠50萬元。樓下銀行網點這么多,資金分散一下,多開幾個銀行賬戶,這樣也更放心。”記者走訪中,家住北京世紀城的蔡先生這樣表示。
事實上,這次央行10月份的金融數據也已經反映出了存款搬家的跡象。
數據顯示,10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加5785億元,四大行境內存款較9月份減少4038億元,而中小銀行則增加6313億元。在細項上,四大行個人存款當月減少5406億元,單位存款當月減少1435億元,而中小銀行個人存款增加261億元,單位存款更是增加4335億元。
“從歷史數據來看,10月份的中小銀行存款一般都是負增長或者小額凈增長,原因在于9月底銀行為了業績而擴張資產負債,導致10月份一般有一個收縮的過程。但今年10月份中小銀行存款增多6000億元,是歷史首見。”方正中期研究院研究員季天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利率進一步市場化之后,市場主體把在四大行的低利率存款搬到了利率較高的中小銀行。
此外,10月份四大行各項貸款減少656億元,這是從2010年以來第一次出現負值,其中短期貸款更是減少2027億元。中小銀行境內貸款則增加4772億元,超過了9月份,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2330億元。對此,季天鶴表示,四大行在10月份除了存款的轉移之外,還有存款還貸去杠桿。去杠桿的原因可能是之前發行置換債券累積創造的存款在10月份被用來集中還貸,使四大行的貸款余額減少,而還貸也使存款余額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四大行和中小銀行在央行的人民幣存款總共減少了近4300億元,但存款性公司整體在央行的存款卻只減少了1500億元。季天鶴表示,其間的差額很大程度上反映為國開行 、交行和郵儲行在央行存款的增加。這很可能意味著目前這幾家銀行在準備進行一些大的動作,所以其先把備付金收進來,未來在貸款當中慢慢任其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