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在近日召開的“2015(首屆)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論壇”上表示,國際產能合作將帶來“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在近日召開的“2015(首屆)中國國際產能合作論壇”上表示,國際產能合作將帶來“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
趙白鴿指出,產能合作就是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推進產業的輸出和能力的輸出,產能國際化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和綜合性的產業輸出,而不是劣質、過剩的產品輸出。
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構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發展中國家通過承接相關的產業轉移、利用各國先進經驗加速發展進程;中國通過產能國際合作融入更大的全球市場、加速自身的產業升級;發達國家也可利用產能國際合作開拓全球市場。因此,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核心的國際產能合作帶來了“雙贏”甚至“多贏”的重要局面,它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將我國的資本、技術和能力帶到全球,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形成新的增長點,為我國發展產生不竭的動力。
關于應如何科學、有效地推動國際產能合作,趙白鴿建議:一是明晰產能轉移的策略。在合作過程中應嚴格實行因地制宜或者“一國一策”的方式,認真分析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狀況,避免一窩蜂的行為、無序的競爭。二是形成一個以核心技術為主導的產業轉移,而不僅僅是考慮轉移過剩、甚至淘汰的技術和產能。三是必須形成行業的協同及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