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房地產銷售回暖,十月房價持續增長,但市場擔憂情緒仍揮散不去。地產商謹慎拿地、小心投資。面對利潤收窄趨勢,萬科、萬達、恒大等國內地產巨頭正力求在跨界轉型中尋求新的增長點。
統計局周三數據顯示,今年10月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減少,漲幅回落,但同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其中深圳繼續拔得同比漲幅頭籌,達到40.5%,上海價格環比漲幅最高,達到2.1%。
援引高盛高華董事總經理、房地產研究主管王逸表示,年初至今,中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及大型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均實現了強勁的交易量復蘇。
不過高盛指出,盡管銷售回暖和供需改善使得前景相對樂觀,但中國房地產市場仍值得擔憂。土地成本的飆升導致再投資回報率低迷,房企拿地獊?情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出對市場信心仍然不足。這大概也是房企謀求轉型的深層原因。
高盛:房企的擔憂
繼2014年雙雙下滑之后,今年前8個月的土地出讓交易量同比下降41%,新開工同比下降17%。10月最新數據顯示,10月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下滑2.4%,新開工面積同比更是大降24.5%。
王逸表示,受到今年銷售回暖的影響,房地產企業明年的現金流將同比增加,財務狀況將大為改善。但由于再投資回報率低迷,房企拿地的情緒熱情普遍不高。今年至今,房企拿地成本占合同銷售額的比例創下歷史新低。
中金中金地產小組亦認為,一二線城市市場復蘇難以拉動新開工:三季度以來,一二線城市的拿地已經明顯提速,經驗上,未來一個季度一二線城市新開工也將恢復,而此時出現投資增速符合預期,但新開工明顯低于市場及我們預期的情況,唯一解釋是三四線城市市場庫存壓力巨大、銷售不暢,??得開發商在該部分市場上投資動作極為謹慎。
與謹慎拿地相反的是,地產商們在跨界經營上動作很大。面對利潤收窄的趨勢,更多房企正在通過跨界轉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萬科:推出機器人物業服務
路透新聞社18日消息,萬科為應對勞動力短缺和薪資上漲,正試圖將機器人用于其建設項目的保潔、保安及運輸服務(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巡邏保安、機器人廚師等)。相比于土地購置、項目規劃以及建筑等核心業務,這一塊的勞動密集度更高。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早前表示,未來十年,萬科30%的物業管理員或被機器人取代,2017年將在深圳開一家機器人管理的旅館。顯然,萬科已經準備發力高端物業服務以吸引客戶。
租金抵房款,也非全是謠言
對于近日“先租后買,租金抵房款”的傳言,萬科予以否認。在澄清中,萬科稱- ?對于成功申請“西九?萬科驛”的租客,如購買萬科西九二期住宅,可享受與所租房屋2年租金等額的房款總價優惠。
這意味著,租金抵房款模式僅針對長租公寓,而購買的是另外住宅產品,非已租房。為了盡早鎖定客戶,萬科推出了租房和住宅銷售聯動的營銷方式。
恒大:試水互聯網社區醫療
繼今年6月開設中國首家互聯網社區醫院后,11月15日,恒大地產在廣州再開業兩家互聯網社區醫院。社區醫院除了配備醫療團隊和醫療設備之外,通過互聯網與國際高端醫療機構對接,為居民提供遠程會診、網絡醫療等服務。
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2.3億,老齡化形勢嚴峻。今年“健康中國”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各地相繼出臺政策措施發展健康服務業。恒大顯然看中了這一市場藍海,在今年中開始加速發展醫療健康產業。
房地產商跨界醫療行業,恒大并非獨樹一幟。《第一財經日報》昨日援引申銀萬國證券報告顯示,A股142家上市房企中有41家房企已經或正在轉型,其中涉及醫療健康(含養老)方面的企業數目最多,達到13家。
萬達:轉型跨國企業
今年年初,萬達集團對外發布了“第四次轉型戰略”:從空間上看,萬達從中國企業轉型為跨國企業;從內容上看,萬達從以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企業。
國內院線龍頭萬達院線無疑是中國今年“史上最強電影年”繁榮景氣的最大受益方之一。從公司三季報披露中可以眍 ?到,萬達院線今年1-9月實現營收54.60億元,同比增長40.11%;凈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38.78%。這樣的業績已超過2014年全年公司53.39億元的營收和8.01億元的凈利潤。
此外,萬達在國際市場上也顯示出好胃口。在收購瑞士盈方、馬德里競技之后,8月份萬達集團又以6.5億美元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100%股權。當房地產黃金十年過去后,單純賣房輕松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尋找房地產之外的新領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