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位創業者參與了“創新創業故事巡講”。我們來聽聽他們在創業路上有過怎樣的彷徨與困惑,面對困難時又是如何化解的?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批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昨日,重慶市“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巡回演講”首場活動在人民大廈舉行,我市1100多名微型企業創業者代表、大學生代表以及26個市級相關部門參加了活動。
市工商局微型企業發展監督管理處處長聶剛通報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計發展微型企業42.27萬戶,帶動和解決就業303.95萬人。其中,成長壯大的企業達1.3萬戶。
有6位創業者參與了“創新創業故事巡講”。我們來聽聽他們在創業路上有過怎樣的彷徨與困惑,面對困難時又是如何化解的?
他們的創業故事,也許對你有幫助
公司沒錢進貨團隊成員找兼職補貼
創客:小二郎電子商務公司姜軍
在重慶的高校里有這樣一個年收入百萬元的創業團隊。他們專注做水果配送,利用網頁和微店下單,直接將切好的果盤配送入戶。創業者是自稱“技術宅男”的兩位重郵研究生姜軍和王健樂。
不過,成本控制曾把姜軍卡在了創業路上。“當時我們的每份水果拼盤價格4~12元,每天收入在300元左右。這就是我們全部的現金流。”姜軍說,這些錢在當時用來進貨都不夠,只有找水果商賒賬。姜軍把校門口十多家水果攤販都找遍了,人家都不愿意。
怎么辦?找兼職。團隊里會編程的、會設計的、會營銷的統統出去找業務,外包接活做APP、網站甚至是廣告設計。一年下來,做了三個項目拿了40萬,還有廣告收入賺了20萬,總算是盤活了進貨渠道。
政府補助、風投投資、銀行借款,找家里借錢,這些都是大學生創業常常用到的辦法。
但在姜軍看來,還是靠自己賺錢最踏實?!澳脛e人的錢就是要替別人賺錢。很多大學生創業有個誤區,就是拿了隨便用,沒想過回饋。”姜軍說,創業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錢,但原則是一定不要輕易動家里的錢,因為靠自己的努力,哪兒都可以兼職賺到錢。
經營團隊出走后她讓核心管理層持股
創客:井楊子茶藝發展公司董事長王鰈
5年前,王鰈拿到了首批微型企業的扶持資金,從成都返回重慶開始了茶藝培訓的創業道路。今年6月,她的公司成為重慶OTC上市的首個傳統文化行業的微企。
然而2012年,當茶藝培訓辦得如火如荼時,王鰈的公司一度面臨管理危機。因懷孕,她將公司全權交給了自己精心培養的團隊打理。沒想到由于疏于管理,業績短時間大幅下滑?!耙粋€月只有1萬元的收入,銷售額縮水了10倍?!蓖貊l說,3個月里,公司走得只剩下了一個人。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像茶藝這樣類似于興趣愛好的教育行業是很容易復制的。我不能避免我的學生成為競爭對手?!蓖貊l說,更重要的是小企業的靈魂在于老板,完全脫離公司將它交給職業團隊是一個最大的錯誤。
王鰈開始挺著大肚子回歸課堂。白天坐著給學生上課,網上招聘員工,晚上訓練新人。幾個月后,公司漸漸恢復了正常運營。王鰈開始讓7位核心管理層持股。
“管理沒有訣竅,最主要的是靈魂不散。我不建議小微企業過度依賴大企業職業經理人經營公司。一切要靠自己,我們可以借鑒,但照搬照用不一定適合小企業?!蓖貊l說。
為保證辦學質量她拒絕加盟加速擴張
創客:文東教育咨詢服務公司創始人李翰菲
2009年底,李翰菲研發出文文魚ACD幼少兒創意美術教學系統,做起了教學培訓。2011年,李翰菲同時開設三個教學點,很快便吸納了近400名學員。
正當事業攀升到高峰期時,她發現這個“擴張計劃”背后隱藏的巨大陷阱。
“優秀師資的培訓速度根本趕不上學員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李翰菲說,沒時間猶豫,她只保留了華新街一個教學點,其余教學點的學員全額退款,加上房租保證金和裝修費,當月虧損10萬元。
“創業道路也會遇到彷徨,規模速度和質量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選擇題。但是教育行業的創業和其他有所不同,如果根基不穩,很難有長遠的發展。我希望能把一家教育中心深耕做精致。”李翰菲說,在資金困難時,加盟商模式曾讓她心動過,但為了自己的教育夢想,她拒絕了。
李翰菲不僅做兒童教育,也做輸出師資培訓項目,去年年收入達到130萬元。今年,她將教育延伸到了兒童創意服飾上。她說,這樣創意教育衍生品為她帶來了新的造血能力,今年進入市場,三個月已有10萬的收入。
■相關新聞
兩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開園海歸創業者最高可獲百萬補助
昨日,兩江新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正式開園,從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歸來的創業者攜24個項目集中簽約入駐。海歸帶著高新技術入駐該園創業,不僅可一次性獲得最高百萬元的創業補助,還可享受人才公寓、國際醫療、教育等配套服務。
創業園主要布局在照母山科技創新城、水土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龍盛工業開發區。
此次簽約的有24個項目。其中,入駐水土的有華鵲手術機器人項目、賽博工坊網絡攻防實驗室、艾盛汽車研發設計平臺項目、鄭博生物科技膿毒癥血液凈化器械項目、鼎客頓結核病實驗室項目、微眼無人機項目、SLM3D金屬打印等12個項目。其余12個項目涉及云計算、跨境電商、移動游戲、融資租賃、會務會展等領域,集中入駐北部新區。
為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到兩江新區創新創業,創業園出臺了“五資、五助、五配”三大方面政策。
對經認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帶技術、帶創新成果到兩江新區進行產業化,并新注冊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開辦補助;對經認定的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外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國家重點科研院所來兩江新區新注冊設立的科研機構,按照市級、國家級標準,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300萬機構開辦補助。
此外,如果在兩江新區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一次性給予100萬開辦補助。對新批準設立的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給予20萬開辦補助。對通過驗收的市級或國家級科技孵化器,一次性給予100萬、200萬獎勵。
為給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兩江新區還配備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孵化中心以及人才公寓、國際學校和醫院,為海外人才提供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