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對逾期貸款激增視而不見】經濟持續下滑,部分中資銀行壞賬增多,但為了規避必需要撥備資金,他們并未認列不良貸款的情況日益嚴重。
經濟持續下滑,部分中資銀行壞賬增多,但為了規避必需要撥備資金,他們并未認列不良貸款的情況日益嚴重。
從這些銀行的監管文件來看,逾期貸款增加的速度是認列壞賬增幅的三倍。
中國25年來最慢的經濟增速導致這種不達標的企業貸款暗暗累積,粉飾了銀行業資產負債狀況,而一旦這些貸款認定違約和減記,將打擊銀行獲利。
中國銀監會一位未具名官員表示:“過去,不良貸款數額超過逾期貸款,而現在逾期貸款超過了不良貸款?!?/p>
瑞銀對中資銀行資產負債表數據的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在18家上市的中資銀行中,尚未減記的逾期貸款規模較2014年底激增57%,達到6,450億元(約合1,010億美元),而同期不良貸款規模增長17%,至6,920億元。
其中逾期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貸款較2014年底飆升166%,至1,490億元(約合234億美元),分析師稱,這一問題在未上市的中小型中資銀行中更加普遍。
上述銀監會官員稱,經濟“下行壓力”導致銀行在劃分貸款類別時采取更加通融的方式,以避免增加貸款違約撥備。
標普銀行業分析師Ritesh Maheshwari稱:“中資銀行的實際資產質量比賬面上的不良貸款水平要差。”
在2012年之前,中資銀行中貸款損失的認定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當時被歸為逾期但未被減記的貸款數量微乎其微。
但資深銀行家和業界人士稱,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銀行對于完全認列壞賬越來越謹慎。
如果他們真的宣布出現違約,這將會引發骨牌效應,因為該信息是公布在央行的全國信貸資料庫上,這會促使所有銀行對同一家借款者減記其貸款。
如果銀行業者認為貸款最終能夠全部或部分收回,他們并不愿意獲利承受這樣的沖擊。
“如果逾期貸款完全被歸類為不良貸款,那么我們必須提撥100%的壞帳準備,”一合股中資銀行資深高管表示,“但我們可能不會有100%的損失。因此提撥那么多是不合理的。這是在浪費資本”。
信評機構穆迪資深分析師Christine Kuo對路透表示,由于穆迪認為不良貸款的情況并未得到良好的體現,9月時開始計算中國銀行業新的逾期超90天的貸款,以更好地評估資產品質。
浦發銀行 600000.SS 在截至6月的六個月,逾期超過90天卻尚未減記的貸款增加一倍至229.6億元人民幣。
華夏銀行 600015.SS、平安銀行 000001.SZ、興業銀行 601166.SS 和民生銀行 600016.SS 也報告稱今年上半年逾期貸款明顯增加。
銀行人士和審計人員稱,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資產質量認定方面更加審慎。
工商銀行高管上個月在該行業績電話會議中告訴分析師,逾期三個月以上的貸款有超過99%都被認定為不良貸款。
但在一些中型銀行,貸款損失撥備很少能跟上賬簿中的逾期貸款的增速,這意味著有可能存在資本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