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的三位足球產業息息相關的的負責人均表示,國足錯失世界杯,在某種程度影響足球產業的投資。
“想靜默,什么都不想說。”當電話打通時,體育產業投資人袁總呵呵一笑,然后給《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了這樣一段話,“中國隊進入世界杯只需5步:一通過運作,讓國際足聯分配給南極洲一個名額;二中國男足被分到南極洲賽區;三中國男足和企鵝爭奪出線權;四客場逼平企鵝;五主場安排在三亞,熱死企鵝后直接出線。按目前實際來看,這五步走計劃的唯一難點在四。”
這樣的調侃也無法讓18日整整一天未進食的袁總心情好過一些,前一日觀賽的胸悶依舊揮之不去,國足客場怎么會是0:0戰平中國香港隊?中國香港隊以4勝2平1負積14分排在次席,同組的卡塔爾3:0勝不丹已經提前出線,而國足以3勝2平1負積11分排在小組第三,晉級12強賽只剩理論可能。
“這也就意味著國足在世界杯周期的三年里平淡地活著,但他們該吃吃該喝喝該訓練訓練該咋樣咋樣。”袁總已無言以對。
本報記者采訪的三位足球產業息息相關的的負責人均表示,國足錯失世界杯,在某種程度影響足球產業的投資。
給國足卸下枷鎖
“2013年,在主場被泰國5:1血洗是恥辱,當時你有諸多理由可以推脫,但現在枷鎖都一件件給你卸下來了,還踢成這樣?這與現在足球產業的發展嚴重不匹配。”曾為足球評論員的王俊認為。
2009年,中國足球跌入最低谷以來,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力度就很強。尤其是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涵蓋11個部分、50條改革措施,中國足球未來的藍圖清晰可見,被視為中國體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的方案。
《方案》提出中國足球發展的“三步走”戰略,其中的中期目標之一就是“國家男足躋身亞洲前列”。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對足球產業愈發重視使得中國足球自2002年實現世界杯出線的歷史性突破以來,再次迎來了發展足球產業的良機。
與此同時,一直困擾中國足球發展的頑癥“體制改革”也實現突破。今年8月,《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出爐,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正式“脫鉤”,依法獨立運行,“管辦分離”終于成真。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足球改革中的一個具有積極意義的舉措。”北京合力萬盛國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按照此方案要求,“脫鉤”具體內容包括:實現國家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由事業單位向社團常設辦事機構(協會秘書處)的轉變,改變中國足協與足球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架構,轉變完成后,適時撤銷足球中心并按規定核銷相關事業編制;“脫鉤”改革完成后,體育總局不再具體參與足球業務工作,轉而對中國足協給予必要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未來,協會管理層的選舉、層級構成、建設制度和整個常態化的運行機制,都有待進一步做出修改和完善。
最后,核心問題賽事版權問題也同樣得以解決。
在國際知名賽事的收入組成中,轉播權收入占到一半以上。但熟悉中國體育產業的人士都知道,體育內容產品收入主要來自贊助費用與票房收益,轉播權銷售收入很尷尬,而“中國之隊”版權收益更是“杯水車薪”。
從去年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到今年的《方案》,均提到了轉播權創新,明確將“創新足球賽事轉播權競爭及運營機制”。
就在今年5月,體奧動力通過幾輪談判與競標,拿到了“中國之隊”系列比賽“四個包”的媒體版權。所謂“中國之隊”是中國足球各級別國家隊的總稱,包括七支中國各級男女國家足球隊。按照協議,這“四個包”的媒體版權包括:中國之隊比賽公共信號制作服務采購、中國大陸境內電視版權、中國大陸境內新媒體版權及中國大陸境外全媒體版權。
這次簽約成功標志著“中國之隊”賽事媒體版權銷售與信號制作進入到全新階段,同時也意味著足球賽電視轉播權改革試水從“中國之隊”開始,體奧動力為這個全新的開始付出了7000萬左右的費用。
投資者的瘋狂被“潑冷水”
從天時、地利來看,中國足球也算是到了最好的發展時候。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足球產業年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占體育產值比重超過40%,堪稱“世界第17大經濟體”。全球球迷超過16億人,中國球迷就超過3億,3億球迷所支撐的將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條,這個鏈條包括俱樂部的經營、賽事的轉播到青少年的培養等。而業界人士對于足球產業的想象是至少8000億元。
同時,《方案》要求各級政府加大對足球的投入,體育、教育等部門在安排相關經費時,應當對足球發展給予傾斜,同時成立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鼓勵地方政府創造條件,引導一批優秀俱樂部相對穩定在足球基礎好、足球發展代表性和示范性強的城市,避免俱樂部隨投資者變更而在城市間頻繁遷轉、缺乏穩定依托的現象;鼓勵地方政府以場館入股俱樂部,形成合理的投資來源結構,推動實現俱樂部的地域化,并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打造百年俱樂部。
地方體育政策也陸續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印發一年來,已有30個省級政府出臺了實施意見,各省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目標之和近7萬億元。比如《廣州市公共體育設施及體育產業功能區布局專項規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
就在國足遭遇“港囧”當天,樂視體育和北京鳥巢文化創意交流有限責任公司還共同宣布,發起設立鳥巢樂視體育文化產業基金,基金管理規模為50億元。
事實上,自《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體育產業在資本市場就受到熱捧,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33家A股公司在大力布局體育產業。
大勢所趨之下,擁有較好資源的中國足球自然也是企業最為青睞的資源,今年,中國之隊相繼迎來了重磅贊助商。
1月5日,耐克取代阿迪達斯成為中國之隊的裝備贊助商,在未來12年向中國之隊提供每年不低于1億的贊助。
5月19日,中國足協發布了中國之隊賽事商務合作征集公告,并將該項目分為主贊助商、官方贊助商、官方供應商三包。繼長安福特、金立等公司相繼成為中國之隊的贊助商后,11月11日,創維集團與中國足協中國之隊在湖南長沙舉行簽約儀式暨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創維成為2015~2019年度中國足協中國之隊官方贊助商。
此次國足無緣12強賽也就意味著國足未來幾年無重大賽事的窘境,毫無疑問,沒有重大賽事,各大贊助商品牌宣傳就難以施展拳腳。
謾罵和攻擊解決不了問題
“無論投資多么熱情,核心是球得踢的好啊,而衡量一個國家足球產業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就是國家隊成績,國足若無緣2018世界杯,無疑是為高漲的足球產業熱潑了盆冷水,至少使得中國足球出于較為尷尬的時間段。”袁總認為。
除了大企業外,創業型公司也需要球隊的表現給予信心。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以后,圍繞足球做文章的創業公司并不少。
“國足出局,有人嘆氣有人氣憤,我的合伙人健翔甚至在解說時一度哽咽。對于國足,網上有很多的罵聲,但是大家想想光靠罵能解決中國足球的問題嗎?說穿了,中國足球的問題是,跟歐美足球強國相比,我們沒有足球文化和足球體系,足球人口太少!”動吧體育CEO白強表示。
謾罵、攻擊、失望、無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不埋下頭扎扎實實去做,中國足球不僅下屆世界杯進不去,2022年世界杯也不會有希望。
白強認為,“草根足球的整體建設非常重要,通過動吧足球招募FODA(足球教練、老師或者愛好者甚至包括一切能幫助少兒足球做事的人),讓外教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然后再讓他們去社區學校教孩子們踢球,目前動吧已經從荷蘭引進了超過40人的橙衣教練團,來到了全國53個地區向孩子、基層教練普及先進的少兒足球訓練。”
王輝采取的則是培養自己的孵化基地。今年年初,北京合力萬盛體育公司宣布以800萬歐元完成了對荷蘭甲級聯賽海牙俱樂部的收購。王輝表示,讓國內球員有機會登陸歐洲聯賽以及在歐洲建立中國青少年球員孵化基地,是其收購海牙俱樂部的兩大動因。
在此基礎上,9月下旬,中國男足前主教練、曾經執教多支中超球隊的高洪波赴海外執教,出任荷蘭足球甲級聯賽海牙俱樂部一線隊教練。
高洪波當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次之所以選擇前往荷蘭聯賽執教,一方面是展示中國教練員水平,一方面可以近距離向歐洲高水平聯賽學習。而且高洪波本人也一直非常喜歡荷蘭足球的風格,同時荷蘭足球的青訓也非常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