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1.6萬億3年抽血2500億】所謂“僵尸企業”主要是指一些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卻主要依靠銀行支持和政府照顧而勉強生存的企業。它們占用大量資金、土地等寶貴資源,卻不產生經濟效益。A股市場上,“僵尸企業”并不少見。記者發現,滬深兩市有多達266家上市公司的扣非后每股收益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均為負數,且不少上市公司在2015年前三季度該指標繼續為負數,比例占到上市公司總數的10%。
266家“僵尸企業”
所謂“僵尸企業”主要是指一些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卻主要依靠銀行支持和政府照顧而勉強生存的企業。它們占用大量資金、土地等寶貴資源,卻不產生經濟效益。A股市場上,“僵尸企業”并不少見。記者發現,滬深兩市有多達266家上市公司的扣非后每股收益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均為負數,且不少上市公司在2015年前三季度該指標繼續為負數,比例占到上市公司總數的10%。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給出的劃分“僵尸企業”的量化指標是,“那些扣除非經常損益后每股收益(下稱‘扣非后每股收益’)連續3年為負數的上市公司可以稱為標準的‘僵尸企業’。”董登新指出,這類上市公司長期微利、虧損,但是運用各種手段逃避退市 ,占據著寶貴的上市資源。
9大過剩行業最出“僵尸”
鋼鐵、煤炭、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船舶、石化、光伏、風電等是我國著名的9大過剩行業,這與“A股僵尸”所分布的行業吻合度很高。
數據顯示,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包括*ST安泰、*ST常林等31只ST股“不死鳥”。從行業分布看,主要是以鋼鐵、有色、造紙、紡織、船舶、石化、化工、機械、水泥、煤炭等為代表的197家傳統制造業公司,另外還有18家批發零售企業、10家房地產企業、5家建筑企業等。
提到產能過剩,鋼鐵往往首當其沖。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山東鋼鐵、杭鋼股份、華菱鋼鐵等11家鋼企赫然在列。對于虧損原因,鋼企們均指向了“全球經濟疲弱、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且下行壓力較大,國際、國內鋼市需求持續疲弱,鋼價屢創新低,而礦價基本平穩等”。
除了鋼鐵,9大過剩行業中的“僵尸”上市公司代表還有福建水泥等水泥股;煤氣化等煤炭股;中國鋁業、東方鉭業等有色股;*ST南紙、岳陽林紙等造紙股;云維股份、黑化股份等石化股;中國船舶、中船防務等船舶股。
靠銀行、資本市場和政府補貼生存
不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僵尸企業”卻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在主營業務連年虧損的同時,這些“僵尸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資本市場和政府補貼生存。
數據顯示,266家“A股僵尸”2015年三季末負債總額合計高達1.6萬億元,266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8.65%,而剔除43家金融企業后,A股市場整體的資產負債率是60.95%。
另外2012年-2014年三年,266家公司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高達2500億元、獲得政府補助達356億元。
除了銀行借款,“僵尸企業”還通過增發的形式募集資金。2012年至今,266家“A股僵尸”中,有12家增發募資超50億元,其中3家更是超100億元,但是這些上市公司經過增發募資、重組后,效益未見好轉甚至不升反降。比如增發募集資金最多的云天化,2013年增發募資137.48億元完成重組后,2014年虧損達25.83億元,同比下降535.87%。
在每年終的“保殼戰”中,地方政府補助往往成為快速有效的方法。266家A股“僵尸企業”中,2012年-2014年合計收到的政府補助超過5億元的就有15家。其中以中國遠洋為最,其三年合計收到政府補助29.78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