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年終盤點榜單,15家新秀創業公司涵蓋了健身、互聯網金融、眾包服務、社區電商等領域。
雖說沒有戰場那樣滾滾硝煙,商界也日復一日上演著同樣無情的優勝劣汰。一批批初創公司競逐商海,經歷一番大浪淘沙,有的只能曇花一現,有的則成功存活。在此年末之際,關注中小創業公司的Inc.com盤點了15只“潛力股”,這十五家公司都有可能成為明年的創業新星。
已步入E輪融資的23andMe
這家公司主要提供個人基因檢測服務,讓顧客得以研究自己的祖宗、家族以及遺傳特質,目前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可為遺傳疾病囊腫性纖維化等35種病癥做檢測。
好玩的地方在于,這家與谷歌頗有淵源。一方面,23andMe就設在谷歌總部所在地加州山景城,谷歌、Facebook等科技業巨頭是它的“金主”。另一方面,23andMe的一位創始人——美國生物學家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就是谷歌旗下視頻業務YouTube CEO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的妹妹,蘇珊就是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的前妻。
科技金融新星Betterment
盡管沒有23andMe那樣深厚的科技背景,在線投資平臺Betterment仍然“錢途”光明。Betterment2010年在紐約創立,其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喬恩·斯泰恩(Jon Stein)是哈佛大學經濟學畢業生。迄今為止,Betterment融資已合計超過1億美元,客戶每月只需付3美元左右就可以獲得互聯網金融服務。看來“Fintech”(科技金融)在2016年仍然大有可為。
“手有余香”的BloomThat
得到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青睞的BloomThat走文藝路線,經營“手有余香”的事業。這家位于舊金山的鮮花配送平臺有馬修·施瓦博(Matthew Schwab)、大衛·布拉多(David Bladow)和查德·鮑威爾(Chad Powell)三位創始人,目前業務覆蓋舊金山灣區和紐約市,每項送花服務起價38美元。
O2O健身公司ClassPass
ClassPass的聯合創始人貝寶?卡達琪婭(Payal Kadakia)本身就是一位美女,她于2013年成立的ClassPass更是讓她成為公司的活招牌。現在,Classpass的業務遍及全美33個城市,每月支付99美元成為ClassPass的會員,就可以任選多家體育館和健身中心的健身課程。
O2O+C2B的生鮮電商:Farmigo
作為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本齊·羅內恩(Benzi Ronen)領導著身在城市的Farmigo把農場生鮮直供到城市餐桌上。設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Farmigo讓城里人直接向周邊的本地農場下單,客戶通過Farmigo訂購當地的農產品、乳制品等生鮮食品。Farmigo還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打造“食物社區”的概念,進行以人為核心的社會化運營。目前,Farmigo已經完成三輪融資,合計募得2600萬美元。
讓男人也買買買的Harrys
Harrys由美國眼鏡品牌Warby Parker的元老杰夫·雷德(Jeff Raider)和安迪·卡茨-梅菲爾德(Andy Katz-Mayfield)成立。這家電商主打高端剃須產品直銷,但也可以買到售價僅2美元的剃須刀。
兩位創始人之前總抱怨在商店內買到的剃須刀和剃須泡沫非常不好用,于是干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創立了剃須刀電商網站Harry‘s,專門出售做工精良的德國手動剃須刀。成立僅10個月,他們就又花1億美金收購了有著93年歷史的品牌Feintechnik,就是原先Harry’s剃須刀的唯一供應商。收購達成錢還沒付的時候,Harry‘s就獲得了1.22億美金的融資。如今,每售出一盒刀片,Harry’s就會捐贈一組剃須刀片或等值金額給慈善機構——剃須無殘留的臉又多了一個微笑的理由。到今年7月,該司估值已達7.5億美元。
因裝修愛上設計順便創業的夫妻檔:Houzz
阿隆·科恩(Alon Cohen)和妻子阿迪·塔塔科(Adi Tatarko)是硅谷少有的創業夫妻檔。最初,夫婦二人只是想滿足家中的裝修需求,后來發現自己逐漸愛上了室內設計,于是舊金山的家居設計網站Houzz應運而生。目前已經得到2億美元的風投資本。
共享型工作空間:Industrious
賈斯汀·斯圖爾特(Justin Stewart)和杰米·霍達里(Jamie Hodari)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成立的Industrious為眾多小公司和個體戶提供了便利。確切地說,這家公司為自由職業者、創業者和律師事務所提供共用的工作空間,在一個公用的空間里可以開辟私人的辦公室和專用來做某些工作的辦公間。Industrious的辦公室已經遍布美國十個城市。
停車難,找Luxe
柯蒂斯·李(Curtis Lee)去年參與創立的舊金山公司Luxe急都市人之所急,推出一款移動應用Luxe Valet,應用戶需要提供代客泊車服務。客人可以選擇按小時或者按日付費。目前Luxe的業務已經在美國八個城市落地生根。
快遞領域的Uber:Postmates
和許多初創公司一樣, Postmates的聯合創始人巴斯蒂安·萊曼(Bastian Lehmann)也出任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設在舊金山的在線按需配送平臺已經和墨西哥風味連鎖餐廳Chipotle、美國老牌連鎖藥房沃爾格林公司(Walgreens)、手工藝品交易平臺Etsy等多個商家簽訂了合作協議。目前美國的40個城市都有他們的合作商家。
產品的“科技社群”:Product Hunt
瑞恩·胡佛(Ryan Hoover)在2013年成立了Product Hunt。當時,這個專注發掘科技產品的網站還只能提供匯集科技資訊的新聞郵件。那年年末網站上線,也經歷了一段緩慢的用戶累積期,直到去年初夏迎來爆發。如今,對科技行業里那些用戶至上的制造商來說,Product Hunt已經成為他們發布產品時所青睞的平臺。這家公司誕生以來已經合計融資7500多萬美元。
“拍立送”的跑腿服務:Shyp
凱文·吉本(Kevin Gibbon)參與創立并任首席執行官的Shyp堪稱物流領域的另類。這家物流初創公司位于舊金山,旨在為客戶提供最簡便的一站式全方位寄件服務。客戶只需要拍張照片,Shyp的員工就會上門協助完成各種填單、包裝、投遞、退貨等服務,甚至連收件地址都可免去,Shyp會根據收件人姓名找到對方。所有這些服務加上運費,Shyp只會一次性收取5美元,足以秒殺傳統同行。目前美國多個大城市的市民都可以享受Shyp的便利服務。
新聞人士的“每日頭條”:TheSkimm
新聞訂閱服務TheSkimm算是傳統新聞人轉型的成功典范,兩位創始人丹尼爾·威斯伯格(Danielle Weisberg)和卡莉·札金(Carly Zakin)都曾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新聞部門的記者。對每天忙得沒空追蹤熱點新聞的專業人士而言,TheSkimm的每日頭條新聞郵件就是及時雨。這家紐約的初創公司現有150萬訂閱用戶。
用超聲波給手機充電:uBeam
在洛杉磯成立uBeam的時候,梅瑞狄斯·佩里(Meredith Perry)年方22歲,還只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普通本科生。而今,已有外媒封她為“下一個伊隆·馬斯克”,將她同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相提并論。uBeam致力于研發創新的無線充電技術,號稱超音波無線充電。簡單來說,它的充電原理是將電轉化為聲音,通過接收器捕捉空中的超音波音頻,再將獲取的聲音轉化為電流,只要連接能夠接收捕捉聲音的設備,就能實現充電。uBeam的充電設備輕薄如紙,甚至可以作為墻壁或者桌面的裝飾物。
發展速度比硅谷還快的SaaS:Zenefits
拉克斯·斯里尼(Laks Srini)和帕克·康拉德(Parker Conrad)成立的舊金山初創公司Zenefits借了云計算的東風,打造著重醫療保健領域的一站式人力資源平臺。今年7月月中,Zenefits宣布得到5億美元的C輪融資,使公司估值增至45億美元。近來該司未能實現營業收入目標,估值暴降近半,開始著手削減成本。不過,作為一家成立僅兩年的初創公司,Zenefits在榮升估值至少10億美元的“獨角獸”之后將何去何從,依然值得業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