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廣電可以繼續嚴格規定下去,那邊廂,廠商會想出種種所謂技術解決方案,繼續打擦邊球——將“老鼠與貓”的游戲進行到底。所以廣電發威還是發威,盒子該賣還是賣,就是用戶增加了一些麻煩。
近日廣電總局為了整治電視盒子混亂的局面,推出行規首批屏蔽81個非法應用,包括風云直播、喜馬拉雅、熊貓聽書等知名軟件上榜。同時廣電總局針對網絡電視和電視盒子再次發布禁令,要求七大牌照商對照包括“電視機和盒子不能通過USB端口安裝應用”在內的四點要求自查自糾。這四點要求如果廠商做不到就取消其播控權。
對此,天貓魔盒、開博爾盒子、英菲克盒子、華數傳媒等一些盒子運營商為了遵從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部門的規定,在11月15日前對系統進行了升級,而升級之后的效果就是屏蔽了廣電公布的81個違規的第三方應用。
從要求停止盒子中提供的電視節目時移和回看功能,到下令關閉各類視頻APP及視頻聚合軟件、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到現在的不能用USB端口安裝應用等,廣電的管理可以說越來越嚴厲。但是,電視盒子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和用戶的認可,海量的內容是關鍵中的關鍵。對終端視頻軟件的嚴格規定使電視盒子失去了內容這一吸引用戶的“利器”,隔離了電視盒子與互聯網的緊密聯系。那么,失去了海量視頻內容的電視盒子,還是盒子嗎?
筆者認為,對于智能盒子與電視的廠商來說,消費者需求就是錢。買盒子,買電視收的是真金白銀,廣告分成也是真金白銀。這一次,盒子商們很可能還是會沿用以前的應對方式——你出規定,我繞著走賺錢也就是了。比如,廣電規定不準預裝,盒子廠商就開啟USB安裝的功能,USB禁止,那就通過Wi-Fi網絡在PC端安裝。
這邊廂,廣電可以繼續嚴格規定下去,那邊廂,廠商會想出種種所謂技術解決方案,繼續打擦邊球——將“老鼠與貓”的游戲進行到底。所以廣電發威還是發威,盒子該賣還是賣,就是用戶增加了一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