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無形戰場”
1。石油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石油,每個國家都需要這一稀缺能源。號稱地球石油倉庫的波斯灣儲存了世界2/3的石油資源,世界上的國家都對那里虎視眈眈。預計2029年秋天,波斯灣連接到南海發生地殼變化,發生3級地震,雖然地震對周邊國家影響不大,但是對地殼產生變化。波斯灣連接南海的地底裂開一道一米寬的裂縫,把波斯灣的石油能源灌輸到南海這個本來就探測出擁有大量石油的資源海底,南海將會成為世界第一石油寶庫。預計2030年,NIOC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兩處石油井不知道何原因采不出半點石油,伊拉克最大的石油井也將宣布石油枯竭,關閉石油井。
2。高油價讓石油生產國大發暴利,并且這一暴利并非市場規則所決定的。
2008年,海合會6個成員國獲利12000億美元,產量比2007年增加35%。全世界承受著高油價的痛苦。誰擁有壟斷性資源,誰就可以獲得驚人的暴利。
目前,石油需求每天為8660萬桶左右,石油供應為8700萬桶左右,供求基本平衡,為什么出現石油的價格猛漲呢?可以從25美元一桶上漲到147美元一桶。根本原因是政治因素加上投機因素,國際炒家把石油作為一大炒作對象,其中政治成為一大主因。石油是當今社會的命脈,扼住石油也就扼住全球的“咽喉”。西方國家和國際炒家正因為看到這一點,大量炒作,人為地拉高油價或壓低油價,最近30年國際油價“過山車”。
2008年12月19日國際油價跌至每桶34美元。2009年6月8日,油價又回升到每桶70美元。新一輪石油暴利博弈開始了。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逐步結束,2014年國際油價將回升到每桶100美元。
這里,可以看到西方國家的政治博弈,也看到國際炒家極度的貪婪面目,一旦西方國家全面介入石油市場,加上國際炒家人為的炒作,可以把國際油價拉高到每桶147美元甚至更高,一旦拋棄,則跌至每桶34美元甚至更低。
現代市場經濟的本質之一就是叢林法則,表現為“弱肉強食”:力量決定一切。誰的力量大,誰就是決定者。
現代市場經濟也是人類社會最文明的一種“無形暴力”,掠奪一切可以掠奪的財富。任何先進的工具,只要成為人類社會的對立面,結束了存在的歷史價值,離消失的時間也就不遠了。這是人類社會上萬年發展的基本結論。
“市場經濟”也將在人類社會前進的車輪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讓位于更加先進的經濟形態和經濟制度一一“制衡型市場經濟”。這是人類社會鐵的規律。
3。全球石油價格上升,影響著產業鏈或者產業群的變化,市場經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市場經濟受到社會因素的直接影響。2008年的全球石油漲價,國際炒家的人為操作,價格猛漲,帶來了運輸成本、工業成本、銷售成本、使用成本等大幅度上漲,雖然可以轉嫁成本,但不可能全部把油價成本轉移出去。
產業鏈或者產業群的形成,有內在規律性,受制于社會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影響。例如,對于運輸成本高的商品,不得不考慮就近生產,減少運輸需求。只有那些高價值商品特別是高附加值商品,才有可能承受高運輸成本的壓力。這一變化將直接改寫產業鏈結構,影響到產業群體的地域分布和市場格局。
4。低油價也產生嚴重的經濟問題。
石油出口國嚴重依賴高油價,一旦價格下降也會面臨經濟危機。世界最大的產油國一一俄羅斯,日產980萬桶,石油價格每下降1美元,一年減少20億美元。前幾年通過高油價,俄羅斯積累4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2008年下半年油價快速下降為30多美元/桶,對俄羅斯經濟打擊很大,出現10年的首次財政赤字,政府支持5萬億盧布扶持石油產業。俄羅斯2008年經濟仍保持6.8%-6.9%的經濟增長,2009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僅3%。2009年油價只有維持在70美元/桶,俄羅斯的財政才能平衡。2014年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僅為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