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前我國入境游已逐漸走出低谷,開始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但相對于全球旅游市場的復蘇,以及國內、出境游市場快速增長,我國入境游市場仍相對低迷,亟須提振。
盡管當前我國入境游已逐漸走出低谷,開始走上平穩發展的軌道,但相對于全球旅游市場的復蘇,以及國內、出境游市場快速增長,我國入境游市場仍相對低迷,亟須提振。
剛剛發布的《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5》顯示,語言障礙、簽證手續、旅行費用、空氣質量等負面因素共同制約了我國入境游的發展空間。缺乏價格優勢導致我國入境游產品競爭力相對弱化。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在波動中持續升值,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競相貶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旅游價格競爭力,境外游客被分流。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5月發布的最新《旅游業競爭力報告》顯示,全球旅游業最具競爭力的10個國家分別是西班牙、法國、德國、美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中國僅排名第17位。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旅游產品價格優勢是影響中國旅游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
不僅如此,簽證手續繁瑣和語言障礙也影響境外游客來華意愿。2014年環球輿情所做的“境外客源市場對中國的認知調查”顯示,受訪客源群體中,逾八成沒有來過中國,其中五成表示有意愿來中國,但對“聽不懂漢語”和“簽證手續繁瑣”顧慮最多。在沒有來過中國的受訪者中,有三成表示不會來中國,其中最大的負面影響因素是“旅行費用高”和“空氣質量差”。
此外,經濟形勢、國家關系等常規因素的變化,以及恐怖襲擊、航班失聯、居民友好程度等因素的重要性的上升,也使得我國入境游發展環境更趨復雜,不確定性更為加劇。
面對如此形勢,接下來,我國入境旅游這盤棋該怎么下?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專家們在報告中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參照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中心的合作模式,探索構筑以我為主的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合作機制。構建旅游部長級和業界領袖間常態化對華機制,在打造品牌、話題設置、標準對接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探索改變以往在國際旅游合作中往往充當“演員”,而不是“導演”的角色。近期可以此區域合作為重點,推動相關合作機制的落地,為入境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其次,優化國家旅游宣傳推廣體系,借鑒美國的“品牌美國”、法國的“法蘭西之家”、日本的“入境旅游振興會”、韓國的“觀光公社”等政府支持、專業化運作和第三方評估的國家旅游宣傳促銷機構,明確國家、地方和企業層面分別要做的任務分工和工作方式。以游客滿意為導向,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和商業接待體系是目的地未來工作的重點。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游宣傳促銷的專業化、市場化。繼續完善多語種的國家旅游宣傳推廣網站,增強國家旅游形象宣傳的針對性。在入境旅游獎勵上,探索獎勵政策的系統化、便利化和透明化,加大獎勵政策的宣介力度和落實力度。
再次,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游簽證便利化措施,持續優化完善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為入境游客提供簽證和出入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進一步放寬旅游市場限制,簡化出入境手續,支持更多旅游城市實現落地簽、過境免簽等政策,方便游客來往、延長逗留時間。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免簽政策繼續穩步推進。2013年,我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7個城市口岸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2014年,又在西安、桂林、昆明、杭州等4個城市實施;2015年,廈門、武漢、天津、哈爾濱也成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口岸。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5個城市口岸實行了該政策。
此外,還應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逐步改善沿線區域基礎設施條件,促進東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場進入中西部旅游資源集中的目的地,逐步提升周邊國家與中國邊境省份之前的邊境旅游。分批次地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合作備忘錄,簡化民眾的簽證手續。在合作重點中專門提出打造“一帶一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在產品開發中,注重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投資,充分利用現代都市、重大工程和建筑等社會性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打造新型旅游社區。大力發展都市休閑旅游和城市周邊旅游,積極培育城市特色休閑街區和夜間旅游休閑集中消費區,加快建設環城度假休閑帶,推動有條件的地區開發建設富有特色的度假休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