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能夠讓這么多國內廠商集體表現出這么大的熱情,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國內市場——它們的主要市場——正在增長放緩。
進軍印度動力之一:國內市場增長放緩
根據部分數據顯示,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下滑了4.3%,這也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六年的時間內首次出現季度同比下滑的情況。
而且這一下滑是持續的。在另一份來自德國Gfk的數據顯示,雖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但是整體的形式依舊下行,銷量下滑10%,而全球其他主要市場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長。
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則是日趨白熱化,千元機主流機型一度探底499元,1099元為主的千元出頭機型都表現出了接近旗艦的品質,一整年的手機新品則出現了多年未見的井噴,當然火藥味也是出奇的濃重。
可以說國產廠商在國內市場這個主戰場不僅是增長乏力,甚至是有萎縮的可能,這時候印度這種肥肉級的市場就在身邊,為什么不去?
進軍印度市場動力之二:印度市場體量巨大
印度手機市場有多肥?首先印度是世界上僅次于中國的人口大國,并且有著超兩億的年銷量,并且仍在高速增長中。
而這樣的“大肉餅”還有智能手機占比低于50%的問題,截止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手機市場的功能機還占到了65%的份額。這意味著近幾年后的功能機替換智能手機的階段將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這也將是國產手機廠商最大的機會。
所以正值此功能機向智能手機轉換的過程當中,已經進入印度手機市場的廠商已經初步獲得了成績。一方面以自己擅長的高性價比直接戳中印度手機用戶強烈的低價需求,另一方面以自己的經驗助推印度手機電商的發展。
而且目前在印度手機市場占據主要位置的還是三星和本地廠商,國產廠商還有很高的增長空間。在這其中聯想旗下擁有較高國際知名度的MOTO和玩轉互聯網的小米都表現不錯。
進軍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
而我們也要認識到進入印度手機市場要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
三星
目前在全球市場居龍頭位置的三星在印度市場也依然是最大份額的占有者,而且在高低兩端均表現出色。同時根據Gfk的數據,三星產品占據著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的一半。而更為主要的還是符合印度民情的低端手機,售價均在人民幣千元內的GalaxyJ1、Galaxy Core等級機型銷量出色。
中國廠商在進入印度市場后,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三星,高端市場三星有品牌優勢,低端市場三星有體量優勢。
本土廠商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就是Micromax為代表的本土廠商,和它們身后的零售渠道。包括Micromax為主的幾家本土廠商均是十分接地氣的低價策略,多數都是千元機,并且有著本土品牌和優勢,也已經經營多年在印度占據主要位置且瑣碎復雜的零售渠道。
而且Micromax最近也從小米那里邯鄲學步地學來了一首互聯網營銷的技巧,目前已經對小米在印度的銷量產生了影響。
蘋果
雖然僅有高端手機且售價高昂的蘋果在印度市場所占份額很少,但是手機第一品牌的影響力非凡。但凡是想要涉足高端市場的產品,都會受到蘋果產品的威脅。
印度市場是肥肉一塊,但也并非是唾手可得。對印度民情、市場的深入了解,并制定切實有效接地氣的策略都是必要的。而這一切都將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 手機報近日舉辦了一個名為“走進印度”的中國廠商、經銷商進入印度實地考察市場的活動,活動亮點如下:http://www.3news.cn/2015/1120/3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