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十連陽:二八分化嚴重】新三板做市指數十連陽,年初的行情要回來了?投資者津津樂道于歷史的重復。
新三板做市指數十連陽,年初的行情要回來了?投資者津津樂道于歷史的重復。
3月18日,股轉系統首次公布成分指數、做市指數,開啟了新三板二級市場短暫而猛烈的牛市,三板做市指數在14個交易日內暴漲38.13%。急劇膨脹的賺錢效應令大量場外資金聞風而至,而105只做市指數成分股更成為資金瘋狂追捧的首選標的,乃至股轉系統于4月2日以“溫馨提示”方式提示風險。
此后,4月7日三板做市指數從2673.11點一路下跌至2074.89點,短短12個交易日跌幅超過20%。
“可以說那一次行情是傷害了這個市場,很少的資金就把指數拉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點位,讓不了解三板的投資者摔得很痛。”中山證券做市負責人周文地表示,“這一次的行情更有持續性,標的質量更好,投資者心態也更加成熟了,有利于市場長遠發展。”
“雖然這次投資者買單量明顯增加,但經歷過上次的瘋狂走勢后,本次的行情應該不會那么瘋狂了,其實回到個股,每個股票的成交量跟上次比并不在同一量級。”廣發證券做市部人士指出。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月18日,新三板918只做市股總成交額為79.44億,其中14只股票占據全部成交額的50%,聯訊證券獨自占據全部成交額的28%。
而從漲幅來看,918只做市股的區間漲跌幅中位數為1.09%,區間成交額為55.08萬元;331只做市指數成分股漲幅中位數為6.37%,區間成交額為258.15萬元,實際并不驚艷。
事實證明,歷史不過是在押韻。那么,究竟是哪些股票造就了三板牛市的繁榮景象?
“自上而下看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進入上市輔導,要轉IPO了,剛好IPO又開閘,所以這批企業先起來了,本來風險偏好就比較低,點個火就著,這批企業應該算是這把火的起點。”華創證券新三板分析師鄔煜表示。
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全部發布“上市輔導公告”的新三板企業,截至11月18日收盤前共26只,區間漲跌幅中位數高達16.50%,區間成交額中位數為376.68萬元,遠超三板做市股票整體水平(漲幅中位數1.09%、區間成交額中位數55.0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6只IPO概念股中的13只,是在10月下旬開始陸續發布上市輔導公告,A股市場及三板市場之間的估值套利邏輯正在主導此次行情。
“這次分化非常嚴重,資金不像之前沒頭蒼蠅一樣往里邊沖了,這次是目的性非常強的布局。這種分化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 東北證券做市部門人士表示,“我們認為像年初那樣的行情屬于不正常的,以后很難再現。這次行情從三周前就有資金進場,布局一部分準備IPO的票,更多的我覺得是資金自救,活躍的量大的還是年初那些活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