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首席經濟學家表示,在下一輪衰退發生之前,美聯儲將無法將基準利率提高至2%。
No.1 彭博社:法興銀行擬裁員2000人應對數字化
法興銀行
法興銀行周五宣布,計劃于2020年年底前在其法國零售銀行部門裁員2000人,相當于員工總數的7%,以應對銀行業務的數字化趨勢。隨著顧客日漸轉向在線服務,歐洲銀行業正在裁減分行數量。作為法國第二大銀行,法興銀行此前已表示,計劃到2020年將其在法國的零售網點數量裁減20%,至1800個,并投資15億歐元進行數字化。
No.2 路透:最大牧場銷售事件之后,澳大利亞總理尋求使外國投資法標準化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周五稱,澳大利亞必須將其外國投資法標準化。目前澳大利亞政府面臨反對派政客有關向中國投資者出售資產的指責。
幾個小時前,該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以國家利益為由否決了以3.5億澳元(2.52億美元)向中國企業出售澳大利亞最大的養牛場。
反對派政客對北領地政府上個月以5.06億澳元將達爾文港租給中國嵐橋集團提出了安全擔憂。
“我們需要非常謹慎,以免發出復雜的信號,”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副院長James Laurenceson說道。“我們需要清楚中國的投資存在國際競爭。”
特恩布爾表示,其政府將與各州的政府進行協商,確保“所有相關規模的外資并購遵循相同的流程”。
財政部長Scott Morrison在寫給路透的電郵中稱,政府“非常清楚外資投資國家戰略資產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敏感性”,正在努力加強監管。
No.3 華爾街日報:中國擬打造自己的安全智能手機
中國正尋求制造自己的安全智能手機,以防止本國手機被美國監控。這一行動涉及中國國有企業和一些頂尖的科技公司,標志著中國再次尋求建設一個美國供應商無緣的本土科技行業。中國官員一直對美國公司主導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和處理器耿耿于懷,因為這是手機最容易受到黑客攻擊的部分。一些中國科技公司在擺脫西方技術依賴方面取得進展。中興通訊[0.91% 資金研報]發言人稱,該公司正為政府部門研發一款安全智能手機,使用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和中國供應商的處理器芯片。展訊通信也稱,將于年底前開始大批量生產一系列運行中國操作系統的芯片。
No.4 金融時報:中國空氣凈化器銷量下降因城市空氣質量改善
中國空氣污染
隨著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加上市場漸趨飽和,過去幾年迅速增長的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出現下滑趨勢。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報告稱,2014年中國空氣凈化器銷量達510萬臺,但今年上半年銷量下降18%,預計下半年將下降13.1%,并將原因歸于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北京奧維云網報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空氣凈化器銷售額下降20.5%,至58.1億元人民幣。有證據顯示,北京的空氣質量自2013年以來有所改善,今年一季度平均空氣質量指數(AQI)從2013年同期的208降至156。按照美國標準,高于150的AQI被視為“不健康”。美國空氣凈化器廠商奧郎格(Airgle)總裁Ivan Lo也表示,今年迄今為止該公司銷量下降了10-20%,但將下降原因歸于競爭對手數量大幅增加。
No.5 俄羅斯衛星網:人民幣在IMF貨幣籃子中的比重或僅為10%
新聞配圖
人民幣或將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但其在籃子中的比重將低于預期的14%至16%。預計,將人民幣納入由英鎊、歐元、日元、美元構成的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將在11月30日的國際貨幣基金理事會會議上作出。
但據消息人士稱,國際貨幣基金正在考慮改變計算貨幣籃子加權的方法,以便降低出口量的重要性。因此,人民幣在籃子中的比重可能要比按照當前公式計算出的結果要低。
根據7月份國際貨幣基金專家的計算,人民幣在貨幣籃子中的比重將在14%到16%之間,但現在據消息人士估計,人民幣的比重或在10%左右。
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貨幣比重每5年重新評定一次,計算的依據是相關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0年進行的上一次設定,目前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美元的加權比重為41.9%,歐元為37.4%,英鎊為11.3%,日元為9.4%。
No.6 韓聯社:韓墨首腦就重啟FTA談判達成共識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方面20日表示,韓國總統樸槿惠和墨西哥總統恩里克·培尼亞·涅托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3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另行會晤,就重啟韓墨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達成共識。
韓國和墨西哥2007年1月啟動第一輪FTA談判,因墨西哥汽車行業反對等,談判于2008年6月中斷。據青瓦臺介紹,樸槿惠提議重啟FTA談判,培尼亞· 涅托則回應稱,《跨太平洋[-2.51% 資金研報]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達成一致,這使得兩國有精力共同推進雙邊FTA談判。青瓦臺首席經濟秘書安鐘范在記者會上表示,墨西哥總統對重啟韓墨FTA談判拿出了肯定的態度,兩國將就重啟工作展開緊密磋商。
No.7 日本共同社:日美歐企業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利潤均下滑
20日獲悉了日本、美國、歐洲主要企業(包含金融業)第三季度業績統計結果,凈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9%、0.8%(估算值)、5.2%(估算值)。由于主要市場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出口及在當地的銷售不振。這是美企6年來首次、也是歐企2年來首次單季利潤下滑。如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擴大收益或成為課題。
日企收益減少是2014年第四季度(下降2.5%)以來的首次。中國需求下降帶來的能源價格下跌使石油、煤炭、鋼鐵等行業陷入低迷。據悉電機、運輸用機器等出口型產業的利潤增長乏力。銷售額僅增加2.2%。
上半財年(4月至9月)日企確保了14.0%的增長,但這是由于第二季度大增36.6%,彌補了第三季度的頹勢。瑞穗證券調研咨詢公司的米澤忍說明稱:“持續上升的業績改善基調受挫。”
美企收益下降是金融危機影響尚存的2009年三季度(減少14.7%)以來的首次。能源價格下滑及美元升值導致能源及材料等領域業績顯著下降。據推算銷售額減少4.3%,6年來首次減收。
歐企的利潤下滑是2013年三季度(減少14.5%)以來的首次。除了能源及材料領域外,服裝等消費相關行業也表現疲軟。據推算銷售額減少5.9%,自2011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減收。
日企業績由瑞穗證券調研咨詢公司統計,對象為1364家東京證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歐美企業業績由湯森路透公司統計,對象為美國500家主要企業和歐洲600家主要企業,根據已披露的企業財報和財報尚未出爐的企業的業績預期進行了統計。
No.8 南華早報:四大行憂壞債高筑紛紛減少放貸
新聞配圖
今年最后幾個月,內地四大國有銀行最關注的是如何控制呆壞賬,而非增加信貸以減慢經濟放緩步伐。
上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未償還貸款錄得2009年以來首次按月下跌,預示在經濟環境轉差的情況下,四大銀行已減少放貸,以減低壞帳風險。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十月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未償還貸款合共35.7萬億元(43.5萬億港元),按月下降656億元。四大行未償還貸款上一次錄得按月下降,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最艱難的時候。
隨著內地經濟放緩,企業紛紛放慢投資及借貸步伐。然而有分析師認為,四大銀行放貸出現下降情況,可能與供應問題有關,而非信貸需求轉弱。
總部位于深圳的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曹柱說,由于經濟放緩,銀行目前最關注的是如何控制風險,因此不愿向企業大量放貸。
No.9 CNBC:花旗稱美聯儲實現不了利率正常化
花旗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表示,在下一輪衰退發生之前,美聯儲將無法將基準利率提高至2%,而且在下一輪周期性衰退發生時可能選擇實施負利率。他預計到明年年底利率將僅升至1%。Buiter批評聯儲從事“系統性的前瞻誤導”并“使不確定性程度最大化”,認為聯儲不應通過委員會溝通,并批評聯儲理事們在講話或采訪中經常傳達混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