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點附近震蕩徘徊 股混型集合繼續上漲1.56%】上周市場受IPO重啟陰影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影響繼續圍繞3600點一線震蕩徘徊,證券、保險等權重板塊的熱度有所下滑,題材股則輪番表現,但持續性存疑,賺錢效應相對不足,市場仍以存量博弈的結構性行情為主。
一、業績回顧
上周市場受IPO重啟陰影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影響繼續圍繞3600點一線震蕩徘徊,證券、保險等權重板塊的熱度有所下滑,題材股則輪番表現,但持續性存疑,賺錢效應相對不足,市場仍以存量博弈的結構性行情為主。上證指數、滬深300分別上漲1.39%、0.75%;中小板指、創業板指表現則相對強于主板,漲幅分別達到了2.81%、3.32%。29個中信一級行業指數則僅非銀金融下跌2.21%,其余全數上漲:電子元器件、國防軍工以7.05%、6.06%漲幅居前;綜合、通信、房地產、機械等也均在5%以上;交運、電力則表現相對較遜,漲幅僅在0.5%以內。在此形勢下,據金牛理財網統計,上周股混型計劃凈值繼續上漲1.56%,債券型產品轉而小幅下跌0.13%。
1、股混型計劃凈值繼續上漲1.56%,債券型產品轉而小幅下跌0.13%
上周376只可比股混型產品(含分級產品母份額)平均凈值繼續上漲1.56%。其中,大集合、小集合漲幅分別為1.76%、1.50%。具體來看,長江超越理財東湖1號凈值暴漲54.98%,海通海瑞1號、廣發資管原馳1號·上風高科則以22.22%、20.93%緊隨其后,興證鑫成16號、浙商金惠新三板揚帆1號、廣發原馳·歐菲光1號、長江東湖5號定向增發漲幅也均在10%以上;而浙商金惠2號、長江證券昆侖8號、平安梧桐1號則跌幅均在4%以上。
管理人方面,上周共有19家公司產品偏股型可比產品數量在5只及以上,除東莞證券平均下跌0.19%以外,其余18家整體凈值全數上漲:安信證券、長江資管、海通資管占居前三位,平均漲幅均在3%以上;國信證券、廣發資管、中金公司、浙商資管等也均漲逾1.5%;僅東北證券、第一創業證券、東方資管、齊魯資管漲幅在1%以內。
上周99只可比債券型產品平均凈值轉而下跌0.13%。其中,大集合產品表現顯著遜于小集合產品,跌幅達到了0.35%,后者則平均上漲0.07%。單只產品方面,東海穩健增值上漲1.57%居首,海通季季紅、海通半年升漲幅也均在0.5%以上,東莞旗峰財富2號、齊魯藍石固益1號、興證鑫泓13號、興證鑫泓10號等則僅在0.2%左右;安信瑞豐債券、安信瑞安債券、海通月月財、海通年年升等則均跌逾1%。
管理人方面,上周有6家公司債券型可比產品數量在5只及以上,僅興證資管、長江資管旗下產品平均微漲0.08%、0.06%,其余4家整體凈值均為下跌:東方資管、安信證券平均跌幅僅為0.03%、0.14%;海通資管、東北證券則分別達到了0.47%、0.89%。
2、FOF、量化型產品平均凈值上漲1.13%、0.89%,信托型產品繼續微漲0.15%
上周13只可比FOF產品僅國信金太陽、齊魯涌泉2號微跌0.03%、0.10%,其余11只產品全數上漲,整體凈值漲幅則為1.13%。其中,齊魯星儀頤盛1號大漲5.69%,廣發理財4號、長江基金管家Ⅱ、興業金麒麟3號、銀河木星1號漲幅也均在1%以上。
50只可比量化型產品僅5只凈值微漲,漲幅均在1%以內,整體凈值則平均上漲0.89%。其中,9只大集合產品平均漲幅達到了2.25%;而小集合則表現相對較遜,平均漲幅僅為0.59%。興證玉麒麟7號多策略對沖集合計劃以4.71%漲幅居首,廣發量化對沖1期、東方紅-新睿2號二期、國信鴻道對沖限額特定1號、安信安盈寶等漲幅也均在3%以上,中金對沖系列產品漲幅也多在0.5%以上;浙商金惠轉型成長量化對沖1號、東方紅-量化1號、長江超越理財量化3號則分別下跌0.27%、0.45%、0.99%,表現暫時居后。
上周85只可比信托型產品整體凈值繼續微漲0.15%。其中,上漲產品多數為安信債多利系列以及東莞旗峰系列產品,漲幅僅在0.2%左右。
二、發行動態
1、16只新設產品合計募資43.94億元,固收類產品數量、規模全面領先
上周集合理財產品新設數量繼續保持在16只,合計募資規模則持續增加至43.94億元。其中,股票型、混合型計劃分別為2只、3只,實現募資2.44億元、4.56億元;信托型、債券型新設數量則分別為2只、7只,成功募得5.89億元、26.89億元,持續占據規模主導。從管理人來看,長城證券、光大資管新設數量相對較多,分別為3只、2只,其余管理人旗下則均僅為1只。募資規模則以光大資管居首,達到21.56億元,齊魯資管、長城證券、西南證券等規模也均在3億元及以上。
2、在發產品數量大幅增加至24只,權益類數量占比繼續超七成
目前在發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數量為24只(分級產品合并計算),環比大幅上升。其中股票型、混合型計劃數量分別為7只、11只,占比繼續保持在七成以上;量化型、信托型均為2只,QDII、債券型則均為1只。從管理人來看,天風證券、廣州證券在發數量均為5只,廣發資管、長城證券則以4只、3只緊隨其后,其余管理人旗下均僅為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