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鎳暴跌 農產品強勢飆升】周一(11月23日)早盤,期市商品漲跌分化,銅鎳暴跌,化工品多數重挫,農產品逆市沖高。跌幅方面,滬鎳跌停,滬銅跌3.6%,滬錫跌3.34%,瀝青跌3.71%,鋼材跌2.06%,甲醇跌2.96%,聚丙烯跌3.74%;熱卷、白銀、菜粕、豆粕等跌幅超1%。漲幅方面,白糖漲2.95%,棕櫚油漲1.73%,豆油漲1.70%;塑料、焦炭、玻璃、焦煤、淀粉等漲幅超1%。
周一(11月23日)早盤,期市商品漲跌分化,銅鎳暴跌,化工品多數重挫,農產品逆市沖高。跌幅方面,滬鎳跌停,滬銅跌3.6%,滬錫跌3.34%,瀝青跌3.71%,鋼材跌2.06%,甲醇跌2.96%,聚丙烯跌3.74%;熱卷、白銀、菜粕、豆粕等跌幅超1%。漲幅方面,白糖漲2.95%,棕櫚油漲1.73%,豆油漲1.70%;塑料、焦炭、玻璃、焦煤、淀粉等漲幅超1%。
滬鎳
外盤走勢:上周五倫鎳延續跌勢,且跌幅進一步擴大,其中3個月倫鎳尾盤重挫3.24%至8660美元/噸,該收盤價創下2003年7月17日來的新低水平。11月來,倫鎳已累計下跌逾13.8%,短期鎳市空頭氣氛濃厚,鎳價處于慣性下跌通道。
行業資訊:據悉,淡水河谷公司將在2018年結束位于加拿大西部省份曼尼托巴省的鎳冶煉和精煉運作,但將繼續開采和磨粉,盡管鎳價重挫。
現貨方面:11月20日SMM1#電解鎳成交價為68200-69100元/噸,成交均價較19日下跌800元/噸。早盤金川鎳現貨較無錫主力合約升水300元/噸成交,俄鎳現貨較無錫主力合約貼水200元/噸成交,倫鎳創歷史新低,進口鎳再度流入國內,下游悲觀采購意愿低,市場成交清淡。
庫存方面:截止11月20日,LME鎳庫存較上周減少3372噸或0.8%至414684噸,接近于年內低點附近。同期,上期所鎳庫存報37641噸,較上周增加3317噸,該庫存再創年內新高。
操作策略:上周五晚滬鎳1601合約承壓重挫至67220元/噸,再創年內新低,但上周滬鎳累計下滑逾8%,為連跌五周,短期需警惕鎳價超跌反彈,建議NI1601合約可于67000元之下逢低減持空單,并等待反彈再度介入空單,日內其反彈阻力關注68500元附近。
滬銅未平倉合約規模大增 銅價熊市難見底
現在銅價屢創新低,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已經在這輪下跌中,屢屢受挫,自身股價也是屢創新低,那作為國內的銅企,現在情況怎么樣?是否也會出現與鋼企一樣的破產潮?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相關人士。據記者了解,在削減100億美元債務、拋售資產這一系列計劃宣布之后,嘉能可股價開始企穩。然而,近日銅等金屬價格繼續下跌,剛剛顯露走出困境跡象的嘉能可再次陷入泥潭。
北京華融啟明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有色金融研究員王萬歷表示,今年對于嘉能可真可謂禍不單行,首先是嘉能可香港市場的股票已停牌。其次,嘉能可國外債務問題,此前國外貸款利率低,所以嘉能可在市場中可做買賣性結構,后期是會有獲利,而且它又是銅企龍頭,完全可以引導市場。
不過,隨著美聯儲加息臨近,企業成本隨之增加,就很難再控盤,隨即會出現大面積虧損,嘉能可盤子太大,而且在有色中占有主導地位,所以,存量大,轉身很難。另外,中國經濟疲軟令銅需求量大幅下滑,業內人士預計,考慮到市場需求不佳,國內供應增加及銅融資需求減少,明年中國銅進口裝運量預計會萎縮10%,這意味著中國精煉銅進口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放緩。
“今年與銅相關的加工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先扛過今年冬天再說吧,現在只要是開工就會出現虧損。所以,計劃在元旦過后開始休假,一些加工企業甚至提前一個月放假,生產線將停產或檢修,放假期間只保留銷售部門的人員。”江蘇某大型銅棒加工廠廠長陳紅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此,從銅市本身來看,市場的壓力也不小。車紅云認為,一是雖然近期銅礦減產停產的消息很多,但銅礦加工費卻上升至105-110美元/噸,而且2016年的加工費有可能維持甚至高于2015年的107美元/噸,供應難以收縮仍是市場的壓力。二是國內現貨市場供應寬松,現貨難現升水,消費行業表現為訂單不足,需求疲軟,這是導致加工企業提前放假的原因。
對于銅價的后期走勢,吳玉新表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影響銅價的重要因素,正是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加觸發了此次下跌,靴子未落地之前,銅價還將承壓,但在熊市下難言見底,12月底以及春節仍可能是銅價下行的時間點。
白糖或有上行空間
經過連續7周的回調,鄭糖已經進入相對均衡的價格區間,未來在減產預期以及進口管控的驅動下,鄭糖期價仍存上行空間。
減產超預期以及進口政策超預期是驅動國內糖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且在未來1—2個榨季將長期主導糖價走勢。驅動力之一:減產超預期被確認,且下榨季繼續減產。2014/2015榨季,國內食糖產量同比下降276萬噸至1056萬噸,而先前的預期是1200萬噸,這意味著減產超預期的信息被確認。2015/2016榨季,國內食糖產量有望下降至900萬噸,產需缺口繼續擴大,增強糖價上漲動力。驅動力之二:進口政策超預期也得到驗證。目前,國內現貨價格持續大幅高于配額外進口糖,但是實際的進口量仍保持在合理范圍,進口量的控制主要得益于行業自律政策的實行。行業自律已經被證明對國內糖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且在未來將延續較長時間。
在不考慮將配額補貼給國內制糖企業的情況下,預計2015/2016榨季廣西食糖平均生產成本為5200—-5300元/噸,現貨價格的波動區間為5000—6000元/噸。主產區現貨價格低于5300元/噸時,糖廠惜售現象較為普遍,當期貨價格進一步下跌至5200元/噸以下時,不排除有糖廠將期貨市場視為建立虛擬生產車間的可能。目前,廣西新糖報價集中在5450元/噸,未來注冊倉單的成本低于5300元/噸的概率不大,因此如果1601合約價格出現貼水,倉單就具有投資價值,將吸引大量產業投資者的關注。
在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下,期貨價格貼水現貨價格是常態,而白糖期貨顯然是持續升水的少數品種。當升水過大時,大環境將拉回價差;當升水過小時,行業基本面會進一步提振價格。
大宗商品指數關注>>>
大宗商品指數刷新紀錄低位
工業品全線下跌 CIFI指數再創新低
BDI指數創歷史新低 全球經濟再現衰退跡象
BDI再現斷崖式跳水 19個交易日下挫35%
工業金屬>>>
“熊相”盡顯 銅價退守成本線
別被悲觀的銅博士嚇倒 世界經濟或沒太遭
滬銅未平倉合約規模大增 銅價熊市難見底
國際銅價跌至多年低位 市場預期仍悲觀
有色金屬跌無休止 市場看空情緒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