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8年間,“每年的盈利額都在10萬元以上,有時候還會更高。”取得這樣業績的是一個年過50的退休職員,叫朱寓明。
專注各類銀行理財產品8年間,“每年的盈利額都在10萬元以上,有時候還會更高。”取得這樣業績的是一個年過50的退休職員,叫朱寓明。
朱寓明說,投資理財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風險把控”,而數字和星星都是投資風險的標注。
道聽途說不如讀好說明書
“與其道聽途說跟風,不如好好研究產品說明書。”朱寓明所說的“說明書”,就是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說明書。“這8年多來,我陸續投資了近50種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在6%以上。”這一方面是靠合理搭配,另一方面是靠自己做的風險分析。
目前,市面上常見各類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大致分為三類:即,高風險類理財產品、中風險類理財產品、低風險類理財產品。每一個風險等級的產品,都對應著相應的數字、星星,風險系數由低到高擺放,看理財產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星星”、“看數字”。朱寓明說,心臟不好的就老老實實做收益較低的保本型產品,有能力拼一把的就可以做收益較高風險也較高的產品。
練好膽量把好風控
搶食QDII
“把好了風險,這之后就是大膽的出招。”在朱寓明的組合理財投資中,以高風險著稱的QDII也幫他獲利不菲。朱寓明是全市第一批碰QDII的投資人,選擇的是花旗銀行的產品,前后盈利10萬左右。對于獲利經驗,朱寓明認為,重點仍然是“不能光聽銷售人員口頭宣傳,必須仔細閱讀產品合同條款或相關說明書,別人說‘好’不等于就適合自己,做QDII,要對外匯、國外的資本市場有一個基本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