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發布儀式上指出,將與各國合作,力爭于2016年結束RCEP談判。這是我國領導人推動RCEP成立的又一次明確表態。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發布儀式上指出,將與各國合作,力爭于2016年結束RCEP談判。這是我國領導人推動RCEP成立的又一次明確表態。
據悉, RCEP已進行了多輪談判,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知識產權等領域都取得了進展。業內人士認為,TPP和RCEP作為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兩個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在美國主導的新一代自貿協定標準TPP建立的情況下,中方主導的RCEP、“10+3”等區域貿易協定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在李克強總理明確表態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8日也于APEC領袖高峰會演講指出,希望盡早完成RCEP的談判。
“盡管我國希望RCEP盡快成立,但由于各成員國之間存在的經濟差異、利益訴求等問題,談判進展緩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而RCEP各成員國除了追求本國整體利益最大化外,還十分關注各自的敏感領域,如印度制造業能力弱,而該國平均關稅在RCEP各國中最高,國家擔心RCEP的成立會對國內的相關產業造成沖擊,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RCEP的討論進度放緩。此外,在RCEP成員國陣營中,仍然有許多自貿協定空白點,如日本和中國、日本與韓國等都未達成雙邊自貿協定,而這些國家在短期之內不會有破冰之舉。有分析指出,由于這些空白點的存在,成員國彼此之間的認同感還有待加強,這也形成了對RCEP的客觀掣肘。
另一方面,TPP協議的建立也增加了RCEP談判的變數。業內人士認為,RCEP中的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和文萊等七國都參與了TPP,它們在重新審視RCEP的定位,希望RCEP能像TPP一樣實現高水平的自由化率,與此同時,韓國以及泰國、印尼等更多國家都有申請加入TPP談判的沖動,這些國家投入RCEP談判的熱情和希望也可能大不如前,RCEP的變數由此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