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跳水翻綠】周一午盤,滬指午后走低,現跌0.33%,報3618.62點。
周一午盤,滬指午后走低,現跌0.33%,報3618.62點。
熱門板塊漲幅收窄。二胎概念、傳媒娛樂漲2%,養老概念、三沙概念漲超1%。藍寶石、充電樁、酒店餐飲、信息安全、國產軟件跌幅居前。
【投資策略】
聚焦五大看點 堅定慢牛信心
上周大盤走勢有兩大特點,一是股指先抑后揚;二是大盤不溫不火,反復震蕩縮量慢行。上周一,滬指探底3519點后強勢反彈,站上3600點;周二創下自2850點反彈以來新高3678點,沖高回落;周三延續周二調整使3600點得而復失;周四、周五滬指重返年線并站上5日、10日均線上方,滬指全周漲了1.37%;創業板、中小板明顯強于滬市,其中創業板指繼續領漲,已經突破2800點關口,全周大漲3.32%,以充分的賺錢效應提振了市場信心。而本周市場則存在五大看點。
看點一:新股發行。最新消息顯示,前期暫緩發行的28家公司的新股發行(IPO)工作中,進入繳款程序的10家公司已重啟發行備案工作,其中上交所5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創業板2家。與此同時,浙江天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華鈺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朗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擬于25日(周三)上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行仍然按照老規則,即需要預繳申購款。有機構估算,28家公司IPO將凍結資金3.5萬億元,首批10家將凍結資金近1萬億元。
然而,市場對新股重啟已經有了基本的共識。首先,年線是牛熊分界線,夯實年線基礎,慢牛行情更扎實更穩健;其次,收復年線還是新股發行的基礎。不收復年線,新股發行不可能順利發行;再次,重啟新股發行及IPO新規落地將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的牛市啟動也是伴隨著IPO的重啟,IPO可以吸引場外資金加盟股市,想申購先買股的政策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維持低價發行讓利二級市場是其中最主要原因。
看點二:我國首家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成立。11月21日,由國務院批準試點設立的國內首家專業養老金管理機構——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業,注冊資本23億元,建設銀行副行長余靜波出任董事長。繼8月養老金被允許進入資本市場后,養老金管理又邁進關鍵性一步。
中央和國務院各個部門已對國有資本劃撥社保的意見達成共識,現在正制定相關細則,會進一步明確劃撥規模、步驟和路徑。巨量社保資金的入市,將會給股市注入強勁的資金流,激活一輪新的投資浪潮。
看點三:新興支柱產業。李克強總理在11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要聚焦《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而《中國制造2025》細化方案也將陸續發布。在此背景下,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綦成元近日表示,“十三五”時期要加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實現重點領域突破發展,帶動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5個“十萬億級”新興支柱產業。
值得指出的是,借助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戰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中國具有自主品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綠色低碳、高端裝備與材料、數字創意等產業走向世界的同時,也引來巨量的國際投資基金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為A股市場的迅猛擴張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從以上三點來看,未來的投資邏輯越來越清晰:中國需不需要投資?需要。有沒有資金保障?有。投資什么?價值發現。
本周市場的第四個看點是量能。近期大盤震蕩蓄勢,沖關需要放量,但無需放大量。換言之,只需要兩個條件滿足,一是震蕩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二是資金流入大于流出。從目前的資金流向看,近段時間資金流出少而流入多,其中,滬股通近幾個交易日的流出都已經大幅減少,上周五已經出現凈流入,這是上周的第二次凈流入。加上近段時間融資余額的增加,都表明資金并沒有撤離。
看點五:資本市場新動向。證監會主席肖鋼此前表示,要繼續全力推動注冊制改革。業界對該信息的解讀較為正面,認為一旦注冊制實施,不需要審批,權力尋租將畫上句號,這無疑是中國股市歷史上最具有里程碑的事件。
此外,本周開始,融資融券保證金比例從50%調整到100%。市場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市場風格偏好以新興產業個股為主,而這些個股大部分是不能融資融券的,因此這一政策對市場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來源:證券時報)
新股追蹤>>>
讀者傳媒等10家公司重啟新股發行 申購時間出爐
重磅要聞>>>
上股交“科技創新板”正式獲批首批企業年內掛牌
兩融現狀>>>
A股融資杠桿今起從2倍降至1倍兩融不會腰斬
熱門個股>>>
涉轉型概念股備受追捧 開板后仍遭資金接力炒作
QFII持倉>>>
QFII四季度調研未放松 滯漲白馬股獲偏愛
私募調研>>>
私募調研248家公司 王亞偉關注鋰電池概念
專家評論>>>
劉曉博:注冊制改革將提速 股市面臨重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