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世界日報》當地時間22日社論稱,全球汽車業正在醞釀一場革命,革命目標是推翻傳統的汽油車,手段是研制“新型汽車”。革命正加速推展,已接近爆發臨界點。沃爾沃汽車19日宣布,兩年后可推出無人車;如果計劃真的成功,那么就可趕在Google之前,奪得無人車最先上市頭銜。
文章摘編如下:
這項汽車革命,大體呈現以下特點。第一,群雄并起。沃爾沃已被中國吉利汽車并購,沃爾沃研制無人車,代表中國要向無人車方向進軍。除了中國,美日歐都把注意力投向新汽車研發。美國的通用,計劃2016年底推出售價只要3萬元的電動車;福特則計劃于2018年推出無人車。
硅谷的Google和蘋果都在研發無人車。另外,Tesla的注意力原放在電動車,現已將電動車改為無人車,執行長馬斯克日前表示,Tesla電動車2018年將可無人化。日本的豐田和本田 ,早已投資研發電動車;豐田本月6日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硅谷設研究中心,目標也是無人車。歐洲車除了沃爾沃,奔馳 、奧迪和大眾也于近數月來分別宣布,將推出全電動汽車。至此,美日歐中群雄并起,汽車革命之勢已成。
第二,電動和無人駕駛。新型汽車有電動車和無人車兩個新概念。電動車重點在環保,目標是取代傳統汽油車,但最大困難是電池成本。Tesla現有兩款電動車,因為使用鋰離子電池成本太高,所以起價分別要7.5萬和8萬元。Tesla正在內華達州興建一座超級工廠,計劃2020年起,每年可產50萬輛電動車所需的電池。
無人車的重點在安全,全美每年超過3萬人死于車禍,而大部分車禍因人為錯誤造成。Google研發無人車六年,試車160萬里 ,只發生過十多起意外,而且都是無人車被別人撞,不是無人車撞別人。所謂“無人車”,正確說法應是“可自動駕駛”的汽車,所以最大技術困難,也落在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上。
新汽車的最新發展方向是結合兩者:電動車將朝無人車方向發展。Tesla今年10月推出“自動駕駛功能”,開始將電動車變為無人車,正是風向標。汽車革命的“終極汽車”,應是電動車和無人車結合,換言之,最終必是自動駕駛,但這種汽車將由電力啟動。
第三,新科技。傳統汽油車已維持差不多整個20世紀,美國三大汽車之一的克賴斯勒,創辦于1925年,但自始之后,美國再沒有新的汽車公司成立,直到近年,不但出現Tesla,Google和蘋果也要造車,而且硅谷還有不少初創公司,投入研發新汽車行列。
包括中國富商賈躍亭投資的Faraday,和中國北汽集團投資的Atieva。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風起云涌現象?因為科技發展,已達到成熟階段,足以研制新汽車,這也是美日歐中和底特律的汽車公司,都在硅谷設研發中心的原因。群雄要在新汽車中領風騷,非靠新科技不可。
無人車之所以能自動駕駛,靠的是計算機科技。Google無人車的車頂安裝可以360度拍攝的先進攝影機,車身四邊則安裝傳感器,攝影機和傳感器將搜集到的四周環境數據,傳到車內計算機系統,具有先進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系統,就可作出判斷,指揮無人車行駛。至于Tesla電動車的電池,由數千個鋰離子電池單位組成,每充一次電,可走300哩,是目前全球電動車的最高技術。
第四,誰領風騷。目前形勢是群雄爭先恐后,進行造車競賽。但問題是,誰可獲得最終勝利和領導潮流?Google最先研制無人車,但今夏開始試車的最新款無人車,車身極小,最高時速只有25里,看來Google暫時并不著意于大量發售,只將重點放在安全技術上。Tesla雖在電動車方面領先,但要向無人車方向發展,科技實力可能不夠,剛于今年10月推出的自動導航功能,只是讓汽車部分自動駕駛。
看來,最有潛力的可能是蘋果。蘋果去年底才傳出設立“泰坦”造車計劃,預計2019年推出無人車。蘋果擁有先進科技,加上財雄勢大,因此潛力最大。但蘋果必須克服電池技術這一關,“財星雜志”日前預測,說蘋果明年將并購Tesla,這項預測并非沒有理由,因為擁有2000億現金的蘋果,有足夠實力并購市值250億的Tesla。更重要的是,蘋果并購Tesla,將可取得Tesla的電池技術,“蘋果汽車”的上市日期,就可能大步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