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I指數暫獲反彈 近期走勢異常低迷】數據顯示,周一,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大漲3.6%,報516點。在此之前,該指數從10月23日以來一路連跌21天,屢創紀錄新低。
數據顯示,周一,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大漲3.6%,報516點。在此之前,該指數從10月23日以來一路連跌21天,屢創紀錄新低。上周四,BDI跌破509點的歷史前低;上周五,該指數進一步跌破500點大關,創造498點的歷史新低。作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近期跌跌不休,目前已跌破次貸危機時的509點歷史低位。加之經濟復蘇勢頭暫緩,市場關于全球經濟的前景再生疑慮。截至11月20日,作為全球工業活躍指標的BDI指數跌至498點,創出近30年以來新低。其中海岬型運價指數(BCI)跌至606點,巴拿馬型運價指數(BPI)至463點,超靈便型運價指數(BSI)以及靈便型運價指數(BHSI)也分別跌至472點及451點。
所謂BDI指數,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加權計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場的行情。其一向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散裝船運以運輸鋼材、紙漿、谷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料為主。因此,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故波羅的海指數可視為經濟領先指標,考量全球工業活動的活躍程度。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中國因素深刻影響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勢,但是目前BDI指數的暴跌已經不是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低油價以及供需端失衡等因素也讓BDI指數短期內難以回升。未來全球經濟恐會再度陷入衰退的尷尬境地。
目前BDI指數498的低位較2008年11793點的歷史高位下跌幅度至95%,而即便在2009年次貸危機期間,BDI指數還在500點關口之上。“全球鐵礦石需求增幅明顯下降,拖累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跌至紀錄低點。該指數衡量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的船運成本。”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其中,世界最大的船舶經紀商ClarksonPlc的數據顯示,此前大幅上漲的中國鐵礦石進口增幅,到2016年,將顯著下降至1%的水平,約為今年的一半,也是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全球原材料貿易將會創出2001年仍 ?來的最慢增速。
不過,回顧今年走勢,BDI指數曾一度快速拉升,最高曾漲至1222點。不過,8月5日以來,BDI指數即呈現急速下挫的走勢,而按照慣例,第四季度理應為國際海運市場的傳統旺季時點,但是BDI指數也未見任何起色。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航運分析師彼得?桑德對此曾表示,“我們將有可能會遭遇1980年以來最暗淡的一個時期。”桑德指出,需求放緩可能會在更大程度上延遲國際海運恢復健康時間。據桑德預測,全球航運的此次“寒冬”將有可能持續到2017年。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需求的低迷、美聯儲加息以及船舶行業動能過剩等多重因素導致BDI指數持續走低。一方面,BDI指數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走勢的先行指標,其基本能夠反映市場對于大宗商品的需求程度。然而,目前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壓縮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導致航運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受到美聯儲加息影響,新興經濟體發展再度面臨壓力,同時,美元指數上漲,打壓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也導致大宗商品熊途漫漫。
高盛分析師指出,近期新興經濟體增速明顯放緩成為不爭的事實,而這些地區此前對大宗商品需求非常旺盛,相關產地也不斷增產。如今需求下降,但高企的產量暫時沒有降低,導致商品價格不斷走低。
此外,由于此前的全球經濟的假象繁榮,促使了造船業的產能過剩。資料顯示,船舶的制造周期一般在18至24個月之間,加之之前的排單期,即使船舶按照約定時間,那也是2年左右才正式進入市場。也就是說,近年仍有大量船舶被建造完成,被迫進入市場。根據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即使是在市場極度低迷的2014年,仍有將近400艘運輸船舶被投入使用。對于航運市場何時才能重拾增長,業內人士表示,展望明年,國際航運需求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溫和增長態勢,而運力過剩局面短期內難有根本性改變, 預計航運市場低位波動的態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全面復蘇尚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