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拼跌” 滬鎳暴跌4.48%】周二(11月24日)早盤,期市商品漲跌分化。跌幅方面,瀝青跌4.39%,滬鎳跌4.48%,橡膠跌2.51%,動力煤跌2.43%,滬錫跌2.05%;滬銅、滬鋁、白銀、焦煤等跌幅超1%。漲幅方面,塑料漲3.15%,棕櫚油漲2.15%;豆油、淀粉、大豆、PVC、菜籽油等漲幅超1%。
周二(11月24日)早盤,期市商品漲跌分化。跌幅方面,瀝青跌4.39%,滬鎳跌4.48%,橡膠跌2.51%,動力煤跌2.43%,滬錫跌2.05%;滬銅、滬鋁、白銀、焦煤等跌幅超1%。漲幅方面,塑料漲3.15%,棕櫚油漲2.15%;豆油、淀粉、大豆、PVC、菜籽油等漲幅超1%。
整體供給偏高 滬膠短期內難有起色
目前國內天膠產區面臨停割。按照季節性規律,國內天膠主產區在5—9月是產膠旺季,膠水供給量大增,11月就開始陸續進入停割期。近年來,天膠價格持續振蕩走低,今年的形勢更為嚴峻,使得膠農的割膠積極性受到重創。今年5—9月割膠旺季時,膠水價格走低,全乳膠成本也隨之下滑,賣方市場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間。但9月中旬之后,受滬膠期貨價格持續下跌影響,膠農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市場價格開始貼水生產成本,膠農無利潤可賺。所以,后期需關注國內天膠的現貨價格走勢。
目前云南天膠產區已經步入停割期,海南則因為暖冬的天氣因素停割期或推遲至明年1月中旬。雖然國內天膠面臨停割,但東南亞產區的天膠仍然處于高產季節,要到明年2月才陸續進入停割期。據了解,我國天膠產量只占ANRPC天膠主產國產量的7.6%,我國天膠自給率也只有17.6%。所以,即便國內步入天膠停割期,對全球天膠的總體供給影響不大,對天膠價格的支撐也有限。
11月以來,天膠與合成膠價差大幅縮窄。近一個月,滬膠價格跌勢不止,主力1601合約自10月23日的11310元/噸下滑至今,跌幅逾9%,天膠現貨價格也跌破萬點大關。相比而言,合成膠價格下跌幅度不如天膠。11月開始,國內合成膠市場弱勢下行,合成膠市場成交平淡,貿易商及下游工廠對后市較為悲觀。隨著中石化和中石油供貨價格下調,合成膠的市場報盤下跌,但是丁二烯外盤較為平穩,跌幅不超過5%。由于丁二烯是合成膠的重要上游,所以合成膠的價格得到一定支撐。
目前,雖然天膠現貨價格與合成膠價格紛紛下跌,但是在合成膠價格跌幅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天膠與丁苯膠的價差從11月中旬的700元/噸縮窄至目前的300元/噸。根據天膠與丁苯膠的價差情況,下游企業有可能用天膠小部分替代合成膠,但是考慮到技術、配方、穩定性、時間等因素,天膠的替代需求暫時難以體現。
總之,目前天膠基本面沒有較大改善,滬膠短期內仍難有起色,投資者可逢高沽空。
供需矛盾凸顯 黑色系“熊”字當頭
國內黑色系商品繼續“熊”字當頭,紛紛刷新歷史低點,市場看空氛圍濃厚。螺紋鋼1605合約自8月28日跌破2000元/噸大關以來頻創新低,周K線已現15連陰(國慶節后當周短暫止跌),熊市格局明顯。筆者認為,當前市場沒有任何回暖跡象,鋼市將繼續向下尋求底部支撐。
鐵礦石、焦炭等原材料連續下跌讓成本支撐不斷減弱,期貨價格已經跌破歷史低點。由于2015年鋼價下跌幅度相比原料來說幅度更大,鋼廠虧損嚴重,生產積極性不高,從而對鐵礦石、焦炭的需求減少。目前鋼廠維持低原料庫存政策,大中型鋼廠平均鐵礦石可用天數在21天左右,處于較低水平。港口鐵礦石庫存持續攀升,11月中旬全國41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量達到8658萬噸。近期四大礦山發貨量較多,后期港口現貨供應壓力不小。
總之,淡季來臨,鋼鐵行業供需矛盾凸顯,但鋼廠仍未形成實質性減產潮。在年底銀行催促償還貸款的資金壓力面前,鋼廠恐現拋售潮回籠資金,鋼價短期之內仍不會形成回暖之勢,將繼續向下尋求底部支撐。
大宗商品新聞關注>>>
倚天屠龍合璧 商品江湖終歸空頭
短期難有重大利多 商品“拼跌”愈演愈烈
加息預期升溫 大宗商品遭遇黑色星期一
BDI再現斷崖式跳水 19個交易日下挫35%
美國加息預期升溫 大宗商品遭“血洗”
12月加息“板上釘釘” 大宗商品或開啟新一輪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