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給出的機器人領域路線圖稱,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26萬臺,保有量達180萬臺。
昨天,和北京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遙相呼應的,是出現在上海創博會新聞發布會上的阿爾法機器人。它將與大疆無人機和3D打印機一起組成中國智能硬件的“全明星”隊亮相今年的第五屆上海創博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賀信中表示,中國將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
對于上海而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顯然希望看到更多智能硬件的涌現。
“我們經常說深圳是以技術為導向,北京更多是創意,而在上海我們發現是將北京的創意和深圳的技術相結合的創業集聚地。”中國最大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硬蛋負責人劉宏蛟在上述發布會上這樣總結。
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振鴻在會上表示,在智能硬件領域,上海具有互聯網產業業態完善和科技實力雄厚等優勢,但是就智能硬件的創新創業而言,還需要解決一些專業的問題。
最新成立的“互聯網+”科創服務專業委員會以及硬蛋這類平臺就將重點解決這些問題。作為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互聯網+科創專委會主任,博通大中華區總裁李廷偉表示,該專委會的目的是與合作伙伴一起為每一個中小型、甚至一兩個人的企業提供服務。
目前,硬蛋平臺上共有8000多個智能硬件創新創業項目,5100多家供應鏈廠商和400多萬智能硬件粉絲。
劉宏蛟曾公開表示,智能硬件當下的市場存在泡沫,還不夠成熟,很多企業還處于跟供應鏈磨合的階段。
我國正在制定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推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中國制造2025》給出的機器人領域路線圖稱,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26萬臺,保有量達180萬臺。
根據公開數據,自2013年起,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中國蟬聯世界頭號機器人市場桂冠,機器人在中國的銷量增加56%,達到5.7萬臺。國際機器人聯盟提出,過去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59%。
目前,全球機器人仍然以工業機器人為主,未來應用在輕工業上的小型機器人以及服務型機器人將會越來越普及。后兩者也需要更發達的“大腦”、更強的控制力和更高精度。
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輕工業領域推廣目標成本在1萬多元人民幣的機器人。在該公司執行長鄭平看來,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在技術上并沒有太大問題,需要更加重視和提高的是能源和數據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