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年來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召開情況,卻驚訝地發現大量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受到冷落,個別上市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竟然只有1個人參加。
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是由全體股東組成的最高權力機構,有權決定與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例如,公司的投資計劃、融資方案、重要人事任免、年度財務報告和利潤分配方案等都需要股東大會批準方可執行。但是分析近年來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召開情況,卻驚訝地發現大量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受到冷落,個別上市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竟然只有1個人參加。
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分為臨時股東大會和年度股東大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目的通常是審議臨時性或者突發性重大事項。年度股東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其主要目的是回顧和總結上市公司一年來的經營工作,審議董事會或者股東經過充分醞釀的重大議案。如果說臨時股東大會的發起和召開具有臨時性特點,可能影響到股東參會,那么年度股東大會則是相對固定的、便于股東了解上市公司情況和參與決策的重要機會,加之股東大會的網絡直播和網絡投票方式已經普及,論理股東們應該有充分的積極性和便利性參加股東大會。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我們統計了2015年2315家上市公司年度股東大會的股東出席情況,發現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出席股東人數少于20人,其中570家公司的出席人數少于10人,有5家公司竟然只有1人參加! 不難推測,如果排除必須參會的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自愿參會的外部股東寥寥無幾。本來應當具有充分代表性的股東大會變成了“股東小會”,甚至成為“內部股東會”。原因何在?是股東人數太少嗎?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賬戶數從3000戶到150萬戶不等,平均達到6萬戶,顯然股東人數并不是問題。是上市公司沒有為股東參加股東大會提供便利,或者限制股東參會嗎?我們調研了解的情況也并非如此,而且在監管機構要求下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都提供網絡投票方式,網絡投票日通常為2天,比現場投票所允許的時間還要長。顯然影響股東參會的主要原因是積極性,而不是便利性。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股東不愿意或者認為沒有必要參與股東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