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低買的股票終于可以大量變現了】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政府認可當前大盤企穩,但券商兌現利潤必定高拋低吸,而兌現的標的肯定是最近2月上漲很多的票,短期對創業板和小票來說是利空,加上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6個月內不能減持的期限將至,對大盤來說一系列影響不得不防。
傳監管層不再硬性規定券商自營凈買入
“如果不再規定自營凈買入,那就意味著可以把前期抄底的自營股票賣掉,以前買的時候是3000點附近,現在是3600點,肯定會增厚券商業績。”11月24日中午,在聽到“監管層已發文,取消對券商自營股票交易的限制,允許券商持有自營股票交易凈空頭頭寸”的消息以后,一位知名市場人士這樣分析。而二級市場上早已有了反應,券商股亦在午后應聲大漲,截至收盤券商板塊漲2.65%,滬指也在券商板塊帶動下翻紅。
國金證券證實消息屬實
根據社交媒體流傳的來自證監會的文件顯示,“鑒于目前市場已逐步企穩,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我調節作用,恢復券商機構常規監管,決定取消此前相關《維穩》通知內關于‘保持股票每天自營凈買入’的要求。”
國金證券表示,該消息基本屬實。“隨著國家隊選擇部分頭寸主動退出以及IPO的恢復,已經表明了監管層的態度:隨著市場情緒的回暖,監管層愿意將行政手段逐步取消,市場漲跌更多的交還給市場本身決定。”
回過頭看,這個“保持股票每天自營凈買入”的要求來自于今年7月,股災期間。當時監管層曾倡議券商等機構“主動承擔責任,采取保持每天股票自營凈買入措施”,7月4日包括國泰君安、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等在內的21家券商響應號召發布聯合公告,將以集體增持的態度,堅決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21家證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產15%出資,合計不低于1200億元,用于投資藍籌股ETF。
與此同時,這些券商表示,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并擇機增持。
股災期間,券商自營盤的增持對維護市場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也給公司業績帶來直接影響。三季報數據顯示,除國金證券、方正證券以外,其余21家上市券商今年第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均現虧損。而以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兩項簡單加和計算的自營業務來看,共有8家公司自營出現浮虧,其中海通證券的浮虧金額更是高達11.6億元。此外,招商、東方證券的自營業務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浮虧。
將增厚券商業績
消息一出,二級市場券商板塊的上漲比較能說明問題。部分分析人士認為,券商自營交易限制解除對于券商的業績尤其是自營盤的業績來說具備一定的提振作用,也是市場回歸自然的表現。“對券商來說,這部分是利潤,將在四季度體現在報表上面。”
國金證券的看法則較為謹慎,“券商自營取消頭寸限制會有影響,但無需過度夸大,存量行情仍將延續。”國金證券認為,取消自營盤的頭寸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增加了之前被限制的自營盤的空頭頭寸,有鎖定全年收益趨向,但其對市場的負面沖擊無需過度擔憂,不是決定市場拐點的核心因素;對市場,在對于“明年春季躁動”的憧憬前提下,市場風險偏好不太可能持續回落,而是更多的呈現結構性的機會,繼續看好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符合產業升級的相關板塊,維持推薦“新能源汽車及產業鏈(貫穿全年的行情)、計算機(信息安全、大數據)、環保”等。
另外,對于取消券商自營限制還引發了一些擔憂。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政府認可當前大盤企穩,但券商兌現利潤必定高拋低吸,而兌現的標的肯定是最近2月上漲很多的票,短期對創業板和小票來說是利空,加上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6個月內不能減持的期限將至,對大盤來說一系列影響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