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創始人不要失去控制權,這是一個底線;合伙人一定要是全職,互相之間的承諾要很強;股權不能平均分配,團隊中必須有一個老大;事先約定好退出機制。
初創團隊如何分配股權?軟銀中國投資執行董事——潘政榮針對早期創業公司在股權分配機制上的疑問,在11月20日由BOSS直聘和云云沙龍聯合主辦的 “對話BAT創業者” 活動現場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潘政榮以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為例,表示正式馬云這種“特殊、平等的股權安排機制打動了投資人,所以才有了軟銀中國投資了他做這個事情”。上市后,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也保證了無論誰是CEO,阿里都是由管理者而不是投資者掌控的。
針對如何分配股權,潘政榮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任何時候創始人不要失去控制權,這是一個底線。
2、合伙人一定要是全職,互相之間的承諾要很強。“我在投資的時候最不喜歡的模式是這樣的,旁邊有張三、李四、王五。這些人都很好、很棒,他是阿里的、他是百度的、他是攜程的,那么他出來了嗎?現在還沒有。會出來嗎?拿到錢我就出來。這是我非常不喜歡的一種現象。”
3、股權不能平均分配,團隊中必須有一個老大。
4、退出機制也要事先約定好。
5、合理代持公司股份;謹慎承諾;土豆條款分期成熟、調整約定;親兄弟明算賬等其他原則。
以下是潘政榮的演講全文,經鈦媒體編輯:
雖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是我相信 50%的創業者都犯過這樣、那樣和合伙人以及股權相關的錯誤。一個好的公司如果股權安排的好,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阿里巴巴和十八羅漢
我們知道阿里巴巴有一個 “六分鐘的故事”,實際上這只是演繹,有很多事情是為了傳奇而傳奇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有一個十八羅漢,公司的股權是非常分散的。我在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的時候,曾經邀請到了軟銀中國的老板到阿里巴巴交流,我們問他說為什么當初會投阿里巴巴,會投馬云。他只說了一點,他說當時我看這個團隊的時候,馬云愿意把自己的股份和 18 個人分享,這一點打動了他。他說我捫心自問,“如果我創業、我愿意把這些股份平等的分配給 18 個人嗎?我做不到。”
因此我們回過頭來看,有人說阿里巴巴的馬云只有 8%的股份,好像失去了很多。但是正是因為他當初這種特殊、平等的股權安排機制打動了投資人,所以才有了軟銀中國投資了他做這個事情。
回過頭來,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也引起了很多的討論。因為馬云知道它的團隊股份是不占主要的,他的團隊未來一定會離開的,那么離開之后怎么辦?他就想了一個合伙人的制度。雖然這個合伙人制度受到了各種各樣的非議,但是我覺得馬總做合伙人制度的最核心一點就是無論誰是 CEO,都保證阿里是由管理者掌控而不是投資者掌控的。現在軟銀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如果說阿里巴巴的發展受到軟銀的影響這是不對的,雖然我們是投資人,雖然我們是股東。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股權的合理安排可以幫助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
創始人的底線:不要失去控制權
在資本市場上發生過很多愛恨情愁,或者是由愛生恨的故事。相信在座各位都知道這些故事,比如說紅孩子,08年的時候交易量達到了 10 億,已經很牛了,那個時候京東也就十幾個億,當當是十四億,但是現在紅孩子在市場上已經沒有太多的聲音了,而真功夫也是典型的 50 對 50 的錯誤,西少爺剛剛幾個月創始團隊就發生了紛爭,這些都和股權分配有關。
因此我們應該如何分配股權,應該考慮什么,這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個創業團隊創業的時候,在座各位有已經經歷過的,當然知道苦和喜的過程。但是對第一次創業的人而言,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股權怎么辦?我的融資額可以不斷地增加,但是股權永遠只有 100 個點,因此如何分配好股權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首先任何時候我們的創始人不要失去控制權,我覺得這是一個底線。那么你會說馬云只有 8%的股份,他不失去控制權了嗎?坦率來說,8%的股權分配并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股權分配案例,但是你可以做到馬云那么偉大嗎?公司的發展最終看的你的股權而是你的業績。但如果說不愿意拿出來股權分享,我們怎么吸引好的資源呢?因此作為創始人來說,第一是要保證控制權,第二,一定要尋找到好的合伙人。
在今天一個創業的時代,如果說一個企業只有一個人單打獨斗的話,下面一個兵和上面的帥有很大的差距,這種企業是非常不好的。至少從我的角度來說,我非常不贊成這樣的企業,上面一個創始人,下面的人和他差距非常大。至少要有一個領頭的,然后周邊有幾個和他差不多的聯合創始人,有人做技術、有人做推廣、有人做運營,這樣最好。在公司估值的時候,一個人的團隊和有三五個人的合伙人團隊的估值一定是不一樣。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同感。
除了找人之外我們就要找投資人。我們現在要找一個好的創業項目,如果說成長不靠外部的投資基金,這樣的情況非常少。另外一個是要有好的員工,阿里巴巴給很多員工很多的股票。如果說創業公司不給一些重要員工一些股票的話,兄弟們不會跟你玩的。
還有一個是外部顧問,很多創業企業一開始的時候,坦率來說需要很多的資源。這個資源有來自內部的資源,有的時候還需要有一些外腦。我們經常會找一些投資人過來討論商業計劃書,或者是 BAT 當中的某一個大牛來給我提供資源或者是某種方式的幫助。這些都是外部顧問,我們注意這不是合伙人,但是我們可以用股份上把他們吸引過來。因此第一要考慮控制權,第二是股權合理分配吸引足夠多的資源。
拒絕兼職合伙人
那么我想探討一下如何定合伙人。我們一直說合伙人非常的重要,什么樣的人才是合伙人,怎么去看這個人是不是合伙人。這里我提一些我的觀點和建議。如果說是我們和幾個合伙人一起來做這個事,大家一定是要全職,互相之間的承諾要很強。
我在投資的時候最不喜歡的模式是這樣的,旁邊有張三、李四、王五。這些人都很好、很棒,他是阿里的、他是百度的、他是攜程的,那么他出來了嗎?現在還沒有。會出來嗎?拿到錢我就出來。這是我非常不喜歡的一種現象。為什么呢?因為這說明張三、李四、王五沒有足夠大的決心一起來創業。我們知道創業維艱,當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把這些人作為合伙人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 90%的企業在創業過程當中都會碰到之前沒有想到的困難,在碰到這些困難的時候,合伙人對你是什么樣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人是合伙人的話,一定要是全職,這樣大家才會義無反顧。
有一些是兼職的顧問他是合伙人嗎?我們認為這不是合伙人。資源承諾者是嗎?我們認為也不是。我希望合伙人一定是全職的,他要有長期的承諾,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碰到困難是什么樣的態度,我們是碰到困難就走掉嗎?如果說是這樣的話,你的團隊一定是沒有戰斗力的。
我們一定會成功嗎?其實很難成功,但是創業過程本身就要牽涉極大的精力和經驗。如果說你和你的團隊無法有共同承諾做兩年的話,你以后跟孫子講故事的時候,你和孫子說爺爺那個時候臨陣脫逃了,你也會不爽吧?就好像巴頓說,你和別人說故事的時候,你希望在戰場上打仗還是看別人打仗的人。因此巴頓沖向了戰場。因此我們在創業第一天一定要確定好關系,你要有全職、長期的承諾。如果說你做到這三點,那你一定是強關系,創始人之間是哥們,是難兄難弟,那一定是非常強的關系。
我覺得有一些人是不能作為合伙人的,因為我們的合伙人有特殊的要求和期望。比如說天使投資人,我們這里說的個人天使投資人,他是合伙人嗎?一定不是,因為你的項目只是他很多項目當中的一個。你成功他很開心,但是一旦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大概率的情況下他是不會幫助你。我們希望他可以極大的幫助我們,把他的資源傾斜給我們,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公司在最困難的時候,投資人會像合伙人一樣,可以堅定的、毫無畏懼的站在你的旁邊。還有早期普通的員工,他也不是你的合伙人。
股權不能平均分配
接下來有幾個原則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希望在股權分配的時候,一定不要平均分配,比如說真功夫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兩個人一定不是五五分,三個人一定不能每個人 33.33%,四個人一定不能每個人 25%。一旦大于等于兩個人,一定要有一個老大,出去說一個團隊沒有一個老大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平均分配。
原則問題上,我們要定下來,宜早不宜晚,因為公司小的時候不值多少錢,每個人分的股份也不值多少錢。但是一旦等到公司成長到非常大的時候,可能一個點就意味著幾百萬人民幣,那個時候再去分的話就很難了,因為人性就是這樣的。
理想情況下是三五個合伙人都可以到位,但是很難,可能我們缺少運營方面的合伙人,在最開始的時候要把這部分的股份預留下來。
還有退出機制也要事先約定好。有一些人可能干了半年就要走了,可能他有一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那怎么辦?股份不能帶走,不能帶走就要贖回,贖回的時候怎么贖回一定要談好。如果不談好可能今天是兄弟,明天就會吵得面紅耳赤,這個事情沒有必要。
另外給一些建議:首先是要合理代持公司股份。雖然說在目前的情況下代持是不被允許的,但是按照中國的工商登記,擁有你 1%股份的人,一旦在你做決定的時候不同意,就會非常的麻煩。
第二是謹慎承諾。
第三是土豆條款。土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現在有一些創業公司會說,你配偶可以分利益,但是投票權要在創始人手上。
第四是分期成熟、調整約定。你在早期的時候,互相之間的貢獻,我們可以約好機制,我們將來一兩年內的貢獻可以彈性調整。
第五是親兄弟明算賬。大家可以一起喝酒吃肉,但是股權該怎么來就怎么來。最后是很多事情談的時候要有書面記錄。總而言之這些都是我投資過程當中總結的一些小的東西。無論是用還是沒用,我已經說了,說不說是我的事,聽不聽是你的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