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 明年大類資產配置核心觀點是資產為王】林采宜稱,從資產配置整體的情況來看,首先全球的投資者都在規避風險市場。從全球來看,目前只有美元成為唯一的贏家。在過去一年,從2014年10月份,到今年2015年10月份,總體的年收益率只有美元指數。
國泰君安2016年投資策略研討會于11月25日-26日在北京舉行,東方財富網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圖文直播,會上,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表示,明年大類資產配置核心觀點是資產為王。
林采宜稱,從資產配置整體的情況來看,首先全球的投資者都在規避風險市場。從全球來看,目前只有美元成為唯一的贏家。在過去一年,從2014年10月份,到今年2015年10月份,總體的年收益率只有美元指數。“在這種情況下,有什么樣的投資策略的改變和轉移。我們看巴菲特,巴菲特所管理的基金,在目前為止,他的現金儲備創下了歷史記錄,達到它所有資產的18%。”
林采宜稱,李嘉誠是30年常勝將軍,他的看法是有收益就好,在去年和前年,他的投資去到歐洲市場。“大家都知道,戰略需求的變化,中國的情況怎么樣?為什么出現資產化,主要是大量的資金涌向債券比較安全的市場,其實債券在我們這里是屬于低風險的安全資產。從去年來看,連續的雙降之后,我們的錢從股市流出來,這個減少意味著流出了股市,流到哪里去了?代表流到我們債市去了。”
林采宜指出,接下來看到一個數字就是公司債,公司債從今年7月份以來,它的發行規模比前半年翻了五倍以上,企業債券大量發行有兩個背景,一個背景就是市場對債券的追捧,第二個背景就是下半年發改委發大量的產品,支持項目的資金,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企業債。在這樣的環境下面,看到信用債利差不斷收窄。信用利差不斷收窄,其實隱含著2016年中國債券市場存在一個尾部風險。
“從整個我們資產類別來看,因為我這里看到大量資產,不僅是股債,還有人民幣匯率指數,實際上中債指數,也就是債券指數收益率最高,其次是銀行的理財,再其次就是貨幣基金,再其次是匯率。無論銀行理財一年期、債券還是風債,還是貨幣基金,在我們這里都是最大的現金流資產,總體來看,過去一年來現金類資產收益率是最高的。那么股市來了一趟過山車,最后又回歸回去。去年的收益率,應該說是中性的。”林采宜說。
那么,從未來來看,大類資產的趨勢是什么樣的?林采宜指出,我們現在面臨的是通縮。今年三季度公布的GDP是6.9%,這個6.9%的后面,它的名義GDP是6.5%,我做這么多年宏觀來說,永遠都是名義GDP高出它發布的,可是這一次名義GDP,低于發布的GDP,說明國家把大宗商品價格和整個PPI的通縮考慮進去了,名義GDP調整以后的GDP意味著中國宏觀經濟已經進入了通縮時代。
“那么在通縮時代,資產價格可能會面臨什么樣的邏輯?第一,資產回報率下降。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導致資產回報率下降,一個是金融杠桿喪失,一個是實體杠桿喪失。金融杠桿導致資產價格上漲,金融杠桿導致資產價格上漲,體現了今年3月份到6月份,杠桿資金對股票市場,資產價格上漲所起的作用。杠桿推動出來的泡沫,之后它的調整,其實實體經濟,企業靠杠桿支撐經營的話,通常而言,到了去杠桿的時候,它就回到一個第二輪的下跌,所以說通縮本身,通過這樣一種情況,它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從長期趨勢來看,就是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資產,它也會呈現‘倒金字塔’,就是從風險走向風險。風險偏好在降低,資產去流動,最安全的資產是現金類資產。”
“今年如果有風險點的話,應該是兩個,一個是資產的切換研發的流動性風險。剛才嘉賓說到,這種樂觀能維持多久,因為在全世界只要一發生局部的信用違約,就會導致生產發生逆轉。一旦發生資產切換的話,就會有資金流斷掉。第二個傳統行業,信用的下降,會導致違約風險上升。”
對于房地產市場,林采宜表示,去年和前年的分析,貨幣環境和房地產政策,刺激了房價短期的回暖,對銷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房地產投資沒有任何實際的拉動,房地產投資從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仍然向下,過去半年,房地產的回暖,只是一個金融現象,這個現象改善了房地產公司的財務報表,一部分的存貨變成了銷售收入,降低了房地產公司資金的斷裂危險,降低了銀行對房地產公司的信貸風險,也降低房地產企業整體信譽違約的風險,但是沒有對房地產投資的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說明整個房地產業對未來地產行業的預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地產基本是下行的,如果地產下行的話,整個宏觀的回暖是不可預計的。
此外,林采宜指出,大宗商品的價格跟兩個因素有關。關于石油,跟它的供給結構有關。原來石油需求是非常小的。歐佩克的政策,在供給多元化的情況下,這個因素發生很大變化,其他的大宗商品的需求,如果說中國的制造業在未來的若干年,它的增長是持續下降的話,那么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保持低位下行的狀態,這種低位下行對國際大宗商品是有巨大的影響的。更何況下行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還有整個新興國家經濟體,所以說2016年,除了美國以外,其他的國家,無論是日本還是歐盟,都是在寬松當中尋求新的增長的契機,我說的是契機,不是動力。那么新興國家整體的增長速度都在下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期待大宗商品會有起死回生,會掉頭往上,不太可能。
“匯率市場,美元的強勢是很確定的預期,從目前來看,我們配置美元資產可能是大家值得考慮的一種選擇,因為美元指數的上升,帶來了美元資產的強勢,包括整個跟美元相關的一系列的投資產生。”
“所以今年我們大類資產配置觀點我總結一下。現金為王,繼續增持美元及其他現金類資產。對于權益標配,理性等待改革準星曙光的出現。固收仍然在一個牛市的尾巴中,可以樂觀中保持清醒,逐步降杠桿。一旦心里發生變化,會導致切換,這種切換會導致固收流動性的沖擊,這種沖擊會給市場帶來風險。房地產低配,但是海外的地產,尤其是歐洲的地產,我們可以高配,如果大家想知道,為什么我主張大家去高配海外市場,尤其歐洲、日本的大阪和美國。”林采宜說。